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推动环境服务贸易数字化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共享全球智慧 凝聚流域治理合力
污泥处置成污染转移,这种闹剧必须纠治
利民之事 丝发必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刘秀凤

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正在进行中,各督察组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群众信访举报,这其中不乏多次被举报的老面孔。比如,中国有色集团下属大冶有色公司冶炼厂的污染问题早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就有群众反映,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机砖厂取土坑变身垃圾填埋场的问题也曾在2018年第一轮督察“回头看”期间被群众举报,四川新景源环保公司更因违法倾倒填埋污泥问题先后被群众投诉14次。但直至此次督察组进驻,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一直以来,群众信访投诉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也是发现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金矿”。每解决一个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向生态环境改善目标迈进一步,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就增加一分。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对于群众而言,举报投诉的这些污染问题就是他们的急难愁盼,已经切实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相关地方和部门要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不妨从切实解决群众投诉问题开始。

事实上,每次督察进驻时,地方党政“一把手”都会明确表态,要高度重视督察组转交的群众举报案件,坚持立行立改、边督边改。正是得益于此,这些年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并获得百姓点赞。

但是,一些痼疾仍然没有祛除,这在近年来的督察典型案例中有突出体现。此次督察期间,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吉林省后,对2018年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的投诉进行了回访。截至9月3日20时,累计回访112件,但满意率仅为67%。

一些群众投诉的问题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涉及面广,解决起来确实不容易,但这不能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的借口。没有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一心想着尽快销号了事,怎么能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群众信访案件办理效果是衡量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标尺,是各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检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居住生活在臭水河边,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开窗就是垃圾填埋场的异味、工厂矿石的粉尘,百姓怎么能感到幸福?眼看着一条河从鱼翔浅底、清澈透亮变得鱼虾绝迹、浑浊不堪,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察民情访民意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的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真正沉下去、接地气,才能了解基层最真实的状况,才能体会到老百姓的难处,也才能坚定解决问题的决心。

要敢担当、勇作为,在着力啃下“硬骨头”上下功夫。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拿出硬招实招。在生态环境领域,不少问题都是历史累积而成的,解决起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的时间长、投资大。但困难多不是拖延的借口,更需要尽快拿出系统方案,按步骤推进整改,问题拖得越久,只会增加解决的难度。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还是医治痼疾的“手术刀”。对于地方来说,既要真刀真枪抓好整改“治已病”,更要举一反三深挖根源“防未病”。要系统梳理分析已经发现的问题,从现有工作体制机制上查找缺陷、堵塞漏洞,建立长效机制,在确保现有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不反弹的同时,也要杜绝类似问题在其他地方、其他领域重演。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情系人民,问需于民,要真正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