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物若有情 当惊池水殊
图片新闻
探索构建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模式
重庆巫山:走出大昌湖美丽蝶变之路
健康等级水体同比上升16.2%
对问题突出地区实施约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准岸上污染源,严格落实环境准入制、河长制、林长制,探索消落带改善路径
重庆巫山:走出大昌湖美丽蝶变之路

 

◆刘航 石竹

“水温:32.1℃、pH:7.41、总磷:0.06mg/L、重金属类:未检出……”烈日下,一艘环境监测船、两平方米船尾甲板、四名水质监测员、满头大汗直流……这是重庆市巫山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在大昌湖断面工作时的情景。

四人工作小组各司其职,采水取样、分装记录……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监测工作。

“近几年,巫山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昌湖断面水质由2003年的Ⅲ类,到现在稳定保持在Ⅱ类,部分月份甚至能达到Ⅰ类。”巫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说。

巫山是如何走出一条大昌湖的美丽蝶变之路的?记者来到了大昌湖断面水质监测现场,从监测结果中追根溯源。

因三峡库区蓄水而成,曾垃圾漂浮

山为屏障,水作纽带,江峡相拥,三峡以成。

时间回溯至18年前,2003年,三峡库区开始蓄水,大昌古镇整体生态搬迁。随着蓄水水位来到175米以上,原古镇旧址沉入水底,大昌湖呈现在世人面前。

“由于成湖原因特殊,其水的流动性与天然形成的湖泊相比较差,且当时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造成湖面垃圾漂浮,面源污染严重。”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唐威介绍。

坐落在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是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出境的水质监测结果代表着长江重庆段的水质情况。

而位于巫山县大昌场镇边的大昌湖,作为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湖域面积达到967公顷,其水质影响着重庆出境水质。

因此,治理好大昌湖刻不容缓。

对症施策,将污染源拒之门外

具体如何治理?当然是对症下药。

“2006年-2019年,巫山县先后关闭了大昌湖周围水泥厂、铜矿厂等污染严重企业15家。清理采砂船5艘,清运石子、沙、石膏86万余吨。拆除湖边货运码头1座,治理养殖企业3家。”唐威介绍,同时,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大昌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水管网,整治规范沿湖所有排污口,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此外,在河湖两岸建成生态多塘系统10亩,用作天然的“净水器”,将农田尾水、初期雨水集中引流到塘中,经过分级沉淀和水生植物净化后,进一步改善入湖河道水质。

找准岸上污染源,精准科学治污,大昌湖水质得到进一步好转,但偶尔驶过的几只渔船与撒下的渔网,又打破了水面的宁静。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长江物种资源面临衰退,全面禁渔迫在眉睫。

2020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在这一计划的指引下,巫山县全面开展禁渔工作,全县取缔渔船325条,安置转型渔民650人。实施增殖放流,投放各种淡水鱼类5000万余尾,净化水质,预防了“水华”的发生。

如今,一湖碧水、两岸青山的大昌湖已成为三峡库区一处独特的河湖美景。

良好的水质又该如何长期保持?

“县里严格落实环境准入制、河长制、林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林长定期巡查成常态。汛期集中清理湖面漂浮物,平时进行清漂保洁已成为一项固定制度。此外,招商引资项目不论大小,有污染的一律拒之门外。”唐威说。

探索消落带改善路径,生态环境向好

“冬季下雨后,湖面水雾缭绕,烟波袅袅,美极了。”唐威向我们描绘了冬时大昌湖的景色。夏秋时节,大昌湖另有一番风味——只见两岸绿植满坡,湖水也如碧玉般清澈透亮。

“由于水库冬蓄夏排,枯水期和淹水期交替出现,对两岸植物的浸泡、裸露的适应性要求极高,筛选适合消落带生长的植物十分困难。”唐威说,他们已经在消落区栽培湿地植物芦苇、菖蒲、灯心草等代表性水生植物21种250亩来改善原有情况。另外,聘请专家团队,继续探索改善消落带景观路径。今年,还准备利用一块消落区,通过试验种植中山杉,在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弥补美丽风景线的缺失,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白鹭正是其中的“特殊游客”。冬季,它们三五成群来到大昌湖越冬,或驻足停留,或盘旋低飞。

近年来,大昌湖鸟类种类由以前的131种增加到143种,每年飞到大昌湖越冬的雁鸭类大中型游禽和涉禽达1万余只,陆续发现了大白鹭、罗纹鸭等新纪录种类。

这是大昌湖生态环境向好的佐证。良好的生态美景不仅吸引更多动物越冬停留,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发展,也能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进而带来更多的生态红利。

“按照规划,我们将把大昌古镇、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列为一体化打造,使其成为小三峡等旅游景点的有机延伸。”唐威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