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们用青春守护阿尔金山
科普日里一“碳”究竟
“靠情面劝捐”引争议,公益机构怎么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99公益日”活动落幕
“靠情面劝捐”引争议,公益机构怎么看?

 

◆本报记者 陈妍凌

2021年“99公益日”活动落幕。据统计,截至9月9日,共计有超过6870万人次在“99公益日”期间捐出35.69亿元,加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6亿元资金支持,共募得善款41.69亿元,较2020年23.2亿元的捐款额和5780万捐款人次又有显著提升。

不过,掌声之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担忧,活动期间朋友圈、微信对话里刷屏的“劝捐”信息,让人抹不开面子,不得不捐,是否有“人情绑架”之嫌,会否透支公众对公益的好感度?有没有更可持续、更“舒适”的募款方式?

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环保公益机构从业者,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退出者:人品花光了,还筹不着钱

“我们团队已经3年没参与公益日募款了。”环保公益机构从业者康平表示,“99公益日”项目创设的头两年,他的团队还参与过募款,并积极劝捐。

但他发现,一些小机构“人品花光了,还筹不着钱”,还有一些机构虽然靠着社会关系和人情筹到了款,但熟人、朋友捐款后并不会跟进关注所捐项目的进展。

“公益项目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却没人关心,那这种‘运动式’公益就不是我们看重的。”康平说,他们更在乎公众持续的捐款和关注。如在腾讯公益的月捐平台上,公众每月承诺向某一公益项目捐赠固定金额,这类捐赠者往往会保持对项目的长期关注。

此外,“劝退”康平的还有公益日活动的复杂流程。募款项目在募款期和项目执行期,往往策划开展数波宣传,准备各类宣传物料,定期上报更新详细的财务信息、项目进展、活动图文等。“每个细节都要汇报,其实是很占精力的,我们的人力成本就高了,真正花在做公益上的时间反而变少了。”

不过,康平坦言,对于“99公益日”这样的活动,他心里“挺矛盾的”。“因为对于生存不易的草根NGO来说,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募款机会。”所以,如今面对朋友圈、微信群里的劝捐信息,康平“有时也捐点。”

参与者:你可能厌倦,但我一年只有一次机会

与康平的纠结相似,今年9月7日,一位致力于乡村垃圾减量项目的公益人在朋友圈分享的话,同样透着两难:“你可能会看到铺天盖地的筹款信息,你可能会厌倦……但也请你了解,因为一年只有这一段时间,这些公益组织会得到腾讯和其他企业的配捐,会有更大的几率筹集到更多的善款,去解决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所不同的是,这位公益人选择参与募款。近年“99公益日”期间,她都在朋友圈里表现活跃,每日更新募集的善款金额等,甚至一对一地向朋友们发送募款链接。

今年,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也第一次参与“99公益日”活动。这是一家根植于重庆本土、致力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公益性平台型组织,也是重庆最主要的环保公益力量之一。

机构负责人郑建表示,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来源较为单一,急需拓展丰富。

对于“人情绑架”一说,郑建笑称:“难道平时我们在线下向企业、公众寻求支持,除了靠机构公信力,完全不用靠情面吗?”

更何况,公益日活动也是机构自我传播的良机。郑建表示,自己从事环保公益事业20余年,一些朋友仍然闹不清他在做什么。“我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传播环保理念,提升大家的认知度,让更多人重视环保,参与公益。”“99公益日”期间,相关广告被大量投放在地铁、机场等公众场所,公众对活动有一定的知晓度。“它搭台,我唱戏,比我们自己去筹款效率更高、传播效果更好。”

郑建把公益日募款行动,看成是对团队抗压能力、传播能力的大练兵。“说服公众在众多公益项目中选择支持自己,也很考验能力。”

坚持者:创新募捐方式,有所为有所不为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连续多年参加“99公益日”活动。“它能够让机构‘吸引新粉’,对我们来说很有价值。”自然之友品牌传播总监何苗说。不过,机构也注意到,集中几天高强度地劝捐,很容易造成公众的疲劳。

对此,自然之友选择做“水乳交融式”的募捐,避免“干吆喝”。

北京某徒步爱好者社群,每周三组织成员到公园开展徒步运动。根据今年“99公益日”规则,步数可以兑换小红花,获得腾讯基金会提供的额外随机金额配捐。换言之,捐款者可以出钱,也可以出力。自然之友组织以徒步群为枢纽,收集小红花。群友们徒步还能做公益,有趣又不吃力,参与积极性颇高。

“以前我们以为核心社群是志愿者社群,但时间久了都是熟面孔。后来发现,生活爱好群也可以成为潜在的环保社群。”何苗说。

今年,自然之友还在拼搭社群圈了“粉”。他们邀请北京乐高探索中心拼搭大师,设计了5种限定款物种盲盒,包括绿孔雀、豹猫等。3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拼搭达人,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传播使者。其中有博物馆明星讲解员、微景观手工达人、观鸟爱好者等,且在微信视频号上自带流量。“99公益日”期间,这些传播使者在视频号上传自己拼搭物种盲盒的视频,为自然之友的公益募捐项目引流。

“公益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把大家吆喝到烦了。一切都要从用户视角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何苗说,今年“99公益日”期间,自然之友获得公众捐款支持12990人次,其中4961位新朋友是第一次为自然之友的项目捐赠。“‘新粉’的增加让我们非常振奋。”

同时,机构还注意将“新粉”培育为“月捐人”。自然之友理事贾西津认为,持续捐赠者存在的意义,除了资金的稳定性、持续性之外,还有特别重要的额外公益价值,就是他们也是公益事业的深度参与人。月捐人一定是在了解组织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他们也是认同组织宗旨的价值共同体。“成熟的公益组织,会将‘99公益日’这样的募捐盛会作为资金战略筹款中的一个环节、一种工具,而不会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康平为化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