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河北探索钢铁碳排放基准值测算分析
定制化环境监测服务助力减污降碳
重度盐渍化土壤种出了植物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巨大碳汇系统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度盐渍化土壤种出了植物
新疆南疆盐碱地成功种植26种高耐盐碱植物
 

本报记者杨涛利报道 记者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3团(以下简称33团)召开的南疆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成果推介会上获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调查中心)的“南疆地区盐渍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以高盐碱水灌溉盐碱地,成功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等26种高耐盐碱植物,创新了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技术,为推动南疆干旱区“盐土咸水”资源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示范。

去年9月,由原武警黄金第八支队组建的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主要承担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长期观测和研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生态地质调查和生态保护修复等10类任务。据了解,“南疆地区盐渍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是调查中心转制后,实施的首个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

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赵毅介绍,项目组围绕解决土壤盐渍化、荒漠化、水资源缺乏等突出问题,坚持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与土地开发利用并重,先后在含盐量3%以上的重度盐渍化土壤中,成功种植出盐地碱蓬、盐角草等26种高耐盐碱植物。同时,利用排灌盐碱水养殖卤虫作为鱼虾类水产饲料,已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造出盐渍化生态修复示范、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和农业科技科普三个基地,在服务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成果推广应用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33团政委杨淼森说,下一步,将依托调查中心技术优势和科研成果,大力发展沙漠经济、盐碱经济,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生态修复治理带来的红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