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富阳分类环境管控更精准
探索推进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图片新闻
生态变资产 绿色促发展
7大类20小类项目告知承诺即可审批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变资产 绿色促发展
福建南平深入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新机制
 

编者按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突出示范引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上深入探索、创新突破,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推动跨系统改革成果的相互衔接和系统集成,构建全尺度、多领域衔接的环境治理长效制度体系,提供更多“福建经验”“福建样板”。

作为闽江之源、福建的生态屏障,福建省南平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8%,生态资源富集。多年来,南平市发挥比较优势,走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南平市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量化生态产品价值、拓宽生态产品转化路径为主线,深入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为南方山地生态资源富集地区践行“两山”理论提供更多的“南平经验”“南平模式”。

坚持厚植绿色、擦亮底色,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南平市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厚植优势,打好“源头管控、生态巡查、保护修复”组合拳,夯实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主要流域Ⅰ类~Ⅲ类水质比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PM2.5 平均浓度优于欧盟标准。

一是源头管控促转型。深化环评审批“五个一”制度改革,发挥“多规合一”优势,优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生态环境准入,优化产业布局,严控“两高”项目;制定实施“3+4+5”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数字信息、生物、先进制造和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打造更加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美丽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光泽县试点经验获得全国推广。

二是生态巡查提效能。整合水利、林业、生态环境、城管等多方监管力量,成立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将河流、公路、人居环境、环境监管、森林保护等巡查工作统一委托巡查专管员开展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解处理,有效解决基层一线多头执法等问题。今年上半年,生态巡查管理中心累计受理专管员巡查发现问题51815件,处理51126件,处理率达到98.67%。

三是系统治理增优势。分三年实施总投资50亿元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及农地生态功能提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五大工程”,筑牢闽江上游生态安全保护网络屏障,已累计完成投资40.83亿元,打造了一批多生态要素保护修复有机融合的精品示范工程。

坚持摸清家底、价值量化,夯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础

在武夷山试点成果基础上,南平市扩大开展全市域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全面绘制南平生态产品“一张图”,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南平经验”“南平模式”。

一是科学建立核算体系。依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技术团队,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理论方法体系,结合南平南方丘陵地带区域特色和生态系统特征,从“山水林田湖草”产品供给、生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个方面,建立土地、水、林木和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实物清单,构建了以森林、湿地、农田等典型山区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生态产品流转为重点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技术体系。

二是量化生态产品价值。围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专门编制统计核算手册,制定监测统计技术规程,开发业务化管理系统,系统汇聚业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普查清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各类基础数据。2010年和2015年,全市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4878.8亿元、5710.5亿元,是同期GDP的6.7倍、4.3倍。

三是探索核算结果应用。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系统价值不降低作为地方绿色发展情况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由原有的GDP考核向生态系统价值+GDP考核模式转变,考评结果与领导政绩考核、干部任用、绩效管理相挂钩,树牢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形成牵引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坚持普惠民生、市场运作,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南平市“生态银行”“武夷品牌”“水美经济”等为依托,运用市场化机制,搭建资源运作平台,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本。

一是以“生态银行”促生态价值转化。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模式,搭建生态资源资产管理运营平台,整合闲散生态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将碎片化生态资源进行集中化收储和规模化整治,转换成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的资产包,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零存整取”。目前已运营管理平台18家,形成顺昌“森林生态银行”、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文化生态银行”、光泽“水生态银行”等多种运作模式。顺昌县还以“森林生态银行”为平台,创新“一元碳汇”模式,以28个脱贫村和1404户脱贫户的碳汇林为开发对象,向社会公众销售碳汇产品,实现“一对一”碳汇精准扶贫,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是以“武夷品牌”促生态产品溢价。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从优质农产品入手,向旅游、工业等领域延伸,通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武夷品牌”,使生态产品真正体现出“生态”的标签与内涵,实现生态价值的经济溢出,已有33家企业获得品牌授权,其中“武夷山水”品牌持续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前三,南平市入选中国品牌城市(地级市)百强榜单。

三是以“水美经济”促生态产业发展。围绕“水安为先、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总思路,将水系治理与产业发展、城市经营、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相结合,创新“商、居、文、游”一体化水岸经济模式。首批总投资30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质水资源”“宜居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和“绿色水产业”运作,打造一批亲水旅游、临水康养、涉水制造、滨水体育等生态产业。以南平“水美城市”建设实践为蓝本的《水美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水美城市建设指南》,成为向全国推广的“南平标准”。 林燊 魏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