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烟火里的公园城市 “幸福感”与雪山同见
低碳蓉城行 守护成都蓝
“生态教育”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火里的公园城市 “幸福感”与雪山同见
——让生态文明融入“天府文化”
兴隆湖绿道
“生态成都”大篷车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这是成都确立的城市的新品牌……近年来,成都与时俱进,对标世界先进城市,不断提出基于城市特质的时代表达,深入实践“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着力于城市能级提升,构建“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让“烟火气”伴“幸福感”,与雪山同见。

作为一座能远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大城市,成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让市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提升。而放眼整个天府国都,不只有“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张城市名片,更多的是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颜值”飙升。与此同时,成都也在进行持续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传播探索,把生态文明融入“成都文化”,讲好成都故事。

打造幸福河湖试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沱江流域成都段治理模式的范例,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备受关注,这是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个场景,旨在促进生态环境、社区治理、人文尺度、城市宽度的多维结合,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今后,公园城市里的生态幸福打卡地,将一个接着一个呈现,为市民群众带来触手可及的绿色幸福生活。

根据成都市统一规划、分段分期、多主体实施的总体部署,九道堰河流域18公里、32平方公里水生态综合治理,坚持“青山绿道蓝网”营城理念,以天府蓝网为统领,按照“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治理思路,采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运营模式,打造幸福河湖试点、供排净治实践、天府蓝网样板。

精准施治与增绿筑景相结合,营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全域蓝绿融合模式、构建全域循环生态系统、营造生物多样融合环境、搭建全域海绵河湖体系4大措施,同步串联周边供排水、再生水等环境基础设施,厚植生态本底、集聚生态资源,建设大尺度的生态廊道,打造成都首个跨区域的小流域单元治理示范段。

生态场景与商业形态相结合,营建水城共融的空间形态。推行“公园+新消费”模式,深入研判流域周边50万居民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以及大运会场馆带来的赛事人群、生态文明学院带来的研学人群等,坚持“优质生态”与“高端业态”互促共进,与大运会场馆实现功能、交通、场景、产业匹配,积极融入“三城三都”建设,推动新消费、新场景、新价值在绿色空间持续生长。

成果展示与思想传承相结合,营建学习教育的实践阵地。构筑天府文化地标,通过水文化展览、科普展示、专题教育等形式,充分展示川蜀文明的治水成果,充分展示新思想新理念统领下公园城市建设成果,充分展示成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为党政机关、生态环境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社会公众提供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科普宣传、科研交流的平台,构建思想文化传承的学习阵地。

创新“有声党建+生态”互联网音频媒介,开拓生态文明宣教创新传播渠道

当我们的视觉早已习惯被一帧帧精美绝伦画面所冲击,如何以更细腻的角度诠释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年初,随着“朗读党建红 听见生态绿”主题朗读活动在喜马拉雅上线,“生态成都”音频号也正式面向公众亮相,以最具态度、最具温度的声音向时代发声,这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拓创新传播渠道的形式,是凝心聚力社会共识的“成都实践”。

成都提出的“公园城市”营城理念,不同于庄重的北京、国际化的上海、快节奏的广州,“公园城市”成都,要的就是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融共生。

事实上,在碎片化时间的争夺战里,音频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角色,在“耳朵经济”“视觉经济”蓝海广阔的背景下,“生态成都”音频号,不仅是为政务媒介融合开拓了新渠道,更是以声音弘扬主旋律,用故事传播正能量,凝聚时代奋进力量,这种传播模式,无疑是实现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引导舆论向好发展的必要举措。

“我们以新的切入方式寻找成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故事的声音,从听觉延伸至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强调场景浸入式体验,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生态文化打好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谈及策划这一项目的初衷,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朗读党建红 听见生态绿”主题朗读活动看似是在说生态绿,但这项活动真正的主旨远非如此,而是重在引导广大党员和职工通过阅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讲好成都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据了解,“生态成都”政务电台号正式上线至今,围绕“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推出“朗读党建红 听见生态绿”“生态文明少年说”“牛年新春送祝福 公园城市展画卷”“建设生态成都 共创美好生活”等5张活动专辑,100位声音共同搭建了“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线上互动学习平台,以创新的载体、前沿的内容、更有温度的模式建立起党建+生态的传播机制。100余名参与者以声音为支点,让红色、生态故事引发公众共鸣,撬动自主学习和传颂的热情。

在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携手喜马拉雅共同举办的“生态成都”大篷车巡游活动首站开到了成都麓湖生态公园,它将专业的录音直播车改造成具有特色的流动生态小站,结合“大篷车巡游”的独特方式,将生态环保的声音送入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基层,进行环保知识竞答互动、生态主题音频录制,并将录制音频上传至“生态成都”的喜马拉雅APP账号中,持续为账号输送新鲜内容,反映成都探索生态文明引成都领城市发展新范式。

据悉,活动将从2021年10月持续到12月,开展不同特色主题的系列活动,凝声聚人,线上下线呼应,主流媒体、自媒体、行业大V多渠道传播,预期覆盖人群超千万。

“今天的成都,蓝天频现、碧水常清,山水呼应、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廓逐步显现,绿道蓝网、天朗气清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与天府文化在成都的各种场景美学中融合互促。这表明,在未来成都的发展进程中,‘人’,始终是最关键的要素资源与服务对象。”这位

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进行常态化、持续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传播探索,生态成都大篷车也将深入更多的街道、社区、学校,让普通市民都能参与、感受到生态成都建设的点点滴滴,用更有参与感、更具沉浸性的有声场景,发掘、传递生态文明成都好声音,同步构筑公众参与的多元载体,把生态文明融入“成都文化”,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凝聚起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共识共为。

周亚楠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