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苏州吴江区“置顶”生态环保工作
福建南平乡村生态发展越来越红火
深圳南山探索特色“双碳”实施路径正当其时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吴江区“置顶”生态环保工作
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领导考核比重的30%以上
 

◆赵冉

霜降时节的吴江大地,少了几分秋的萧瑟。推窗见绿、出门见花、抬头见蓝,这样的景色已成常态。

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榜上有名。这是继获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之后,吴江区又将一重量级国字号绿色名片收入囊中。

近年来,吴江区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志打造绿色新典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吴江之路”。

“置顶”抓生态

走环境保护之路

作为因水而生、凭水而兴的江南水乡,吴江全区有大小河流2600多条、湖泊320多个,其中省保湖泊56个,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太浦河横穿东西,拥有百里太湖岸线。纵横交错的水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也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最难的一道“考题”。

为了绿水长流,吴江区开展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水同治”工作,打造江南水乡标杆。积极推进水环境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3.79亿元,完成33项太湖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规划实施40个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加快建设干线航道生态走廊,全省创新建设重点河流湖泊水生态感知网。

多年来,吴江区将生态环保工作保持“置顶”。在苏州全市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组建吴江攻坚办、“三治”办、太湖办、大气办等区级推进协调专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吴江区还在江苏省率先实施区镇空气质量补偿制度,以经济手段激发区镇治气动力。此外,通过强化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2020年,吴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领导考核比重的30%以上。

一系列举措不断“出击”,换来了吴江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连年提升。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2.5%,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高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为85.7%,比2016年上升14.3%。太湖连续十三年实现“两个确保”治理目标,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近三年危废利用处置率保持100%。2020年水、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均位居全省前十。

创新抓生态

走绿色转型之路

“好风景”与“新经济”,在吴江区正实现着优势转化。

吴江区是老牌的纺织重镇,丝绸纺织是当地的千亿级产业。但其中有些产业层次较低端,存在污染或潜在污染风险,适时淘汰是必然选择。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后,作为核心区域的汾湖抢抓机遇,在吴江率先全面取缔无证无照喷水织机,逐步腾退“散乱污”企业,并将置换出的土地集中在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新兴产业。

这正是吴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吴江区聚焦时代需求和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建设低环境影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新能力的项目,扎实推动空间优化腾退、低效企业淘汰、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国家级创新中心——吴江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重点支持的“关键战略材料”项目英诺赛科氮化镓一期竣工试生产,元荡路贯通、元荡生态岸线贯通示范段等项目收获好评。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签约落户吴江区,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提供了新动能。

全力推动产业智能化。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开工建设,海尔、徐工国家级“双跨”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吴江区,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看吴江”“智能制造看吴江”品牌。

全力推动产业绿色化。吴江区在全省首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对全区工业企业的亩均产出、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信息开展综合评价,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幅超7.7%。

协同抓生态

走一体融合之路

据了解,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吴江区,正在与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协同抓生态,走一体化融合之路。

全国首创“联合河长制”,构建生态治理一体化机制。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

2018年以来,吴江区先后与上海、浙江以及苏州市内相邻区县共聘315名联合河长,全面落实联合巡河、联合保洁、联合检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五大机制”。推动联合治理项目,开展元荡水系连通(岸线贯通)工程建设,携手青浦区完成元荡先导段联合治理;投资13.15亿元开展16个跨界河湖联合治理;投资5.3亿元启动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建设。建设示范区联合河长制信息化系统,构建联合水系图,打造协同治水平台,共享河湖保洁、水质监测、执法会商、河湖治理等各方面信息。据了解,近三年,区级河湖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河湖数量增加29个。

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改革,跨界生态环境管理成效显著。“三统一”制度,即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打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形成了统一的生态环境监管尺度和生态环境行为准则,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得以细化落实。吴江区还牵头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太浦河特征因子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等监测制度,并开展跨界联合监测。

强化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共赢,全力探索生态一体化治理新路径。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三方签署了“共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国际创新中心战略框架协议”,推动打造绿色发展的创新聚集平台、示范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如今,吴江区携手青浦区、嘉善县,共同组成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矩阵,一幅从“江南水乡客厅”到美丽长三角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