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武家敏:“打鸟”人不打鸟
以训促练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深圳三级体系助力垃圾分类
让群众“可感”“有感”
图片新闻
四川绿色宣讲首站走进眉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家敏:“打鸟”人不打鸟

 

◆汪金宁 张健

焦距400mm,最大光圈 F2.8,重量超过7斤的这枚镜头,是武家敏从不离身的“宝贝”。不借助三角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身体呈稳定的三角形站立。两只手托住相机,悄声寻觅,只移动一寸,镜头里的世界已是另一番天地。

静,静得出奇,只听见飞鸟翅膀扑闪着。动,动得飞快,追寻着鸟的轨迹,速速按下快门。一秒不到,鸟儿从一个树梢飞到另一个,出片,就在这一秒。

轻声向前,生怕惊动了鸟儿

“打鸟”,是摄影爱好者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意思是在很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的照片。

武家敏就此总结了“打鸟人”的特点:论年龄,大多是退休之后的“大龄青年”;论器材,人手好几个顶级“红圈”镜头;论敏捷,一个个眼睛如鹰般锐利敏感;论力气,一把年纪扛着沉重的器材一口气能上5楼;论耐心,在深山老林某个犄角旮旯一蹲就是一天,进入老僧入定物我两忘的境界。武家敏拍拍胸脯,“这几点,我全中。”

“我的名字圈里都知道。”年近七旬的武家敏是南京生态环境摄影圈响当当的人物,他的照片被当地各大报社抢着要。

从2000年开始,武家敏一头扎进鸟类观察的海洋,他尝试用镜头叙述这些生灵的优雅。提起鸟,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意,显得和蔼许多。这个憨厚的中年人最乐于分享他的成果,常年活跃在本地报纸、杂志的摄影版块,无论是冬日寒风下捕捉到的东方白鹳,还是春日暖阳里拍到的野生鸳鸯,都为他吸引到不少忠实的粉丝。

听闻他近期又要去绿水湾拍水雉,笔者也申请同行,体验一次打鸟人的“日常”。

离开马路,车子驶入一条偏僻的小径,被一处低洼的水坑拦住去路。司机是个年轻人,怕水深伤到发动机。武家敏坐在副驾驶,粗声粗气地指挥:“不深,不深,只管开。”这里武家敏来过太多次,比自己家还熟悉。

下车后一路向前,自由生长的植物来势汹汹,把土路堵得严严实实。武家敏大踏步走在前头,用伞拨开大叶子,奋力踩出一条道来,神情肃穆仿佛是去朝圣。

行不多久,两旁杂草减少,眼前豁然开朗。湿地开阔之处,只见飞鸟盘旋,水雉凭借细长的腿伫立在芡实上孵雏。远远望着它,一道黑色细线沿着颈侧连接黑褐色的腹面,将前颈白色和后颈金黄色截然分开。长长的尾羽高傲地竖立着,背部橄榄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泛出紫色的光。

“水雉,没见过吧,不好找。”武家敏轻声细语,生怕惊动了它们。

空气里的青草味浮动着,氤氲开来。武家敏放松下来,缓缓地说出自己的故事。

“想让以后的孩子们也看到鸟”

“我以前真是打过鸟。”武家敏说起。1977年,自然保护还是个新鲜词,漫山遍野的飞鸟随处可见。“背着一把气枪,往林子里面一窜,一下午能打下来十几只麻雀。”

武家敏是天生的“神枪手”,总能瞄准,总有收获。在那个年代,打下几只鸟,是娱乐,是消遣,“我想这个鸟还不多得是,而且我只是打几只麻雀,不碍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正式成立环境保护部门,环保一词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武家敏的枪也被收缴了。然而,真正给他触动的是后来的一次探亲经历。

那年回到浦口老家,武家敏照例去以前打鸟的林子里转悠。然而半天过去,鸟没撞见一只,倒碰见个同村村民。“鸟咋都不见了,是不是被你吓跑了?”武家敏半开玩笑地打个招呼。“哪来鸟?还不是都给你们打光了。”那位村民也是半开玩笑回了一句,武家敏的心里却“咯噔”一下。

提起那片林子,武家敏的语气充满了遗憾:“我从小就在林子里玩,里面鸟很多,松鼠、黄鼠狼都很常见,有时还能碰到獐子。但后来的孩子什么也看不到。”空荡荡的林子,让武家敏开始反思,“应该让以后的孩子们也看到鸟。”

“从那以后,我开始记录生态。”武家敏放下鸟枪,拿起相机,从猎人成了见证者。在他的记忆里,老山里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当他有意识去记录的时候,这些野生动物似乎都消失了。

他开始频繁地往户外跑,踏遍南京的山林、池塘、滩涂,将拍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寄给新闻媒体。当看到行走在芡实上的水雉,看到飞舞在半空中的白鹭,看到盘旋在江边的飞鹰,人们惊呼自然精灵就在身边,它们如此生动可爱,也需要人类的保护。

“有的时候,我在山林里拍照,看到捕鸟的网,我就把它拿掉。”

“现在身后有一大群人陪伴着”

拍了20多年生态照片的武家敏,照片存满了“3个电脑的硬盘”。作为南京“打鸟”圈的老手,他心里有一张时间表和一个罗盘,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能看到什么样的鸟,他都“门儿清”。

“几月份拍什么鸟,我心里面还是有数的。”武家敏有些得意,这是他20多年来的经验和积累。

“现在政府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生态越来越好,鸟就越来越多。”

近年来,他在浦口老山拍到了全球不到1万只的珍稀鸟类仙八鸟,在绿水湾拍到了“凌波仙子”水雉,在六合龙袍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看到那些只在书上见过的鸟儿生动的照片和视频,突然感觉它们离我并不遥远。”小汪是武家敏的忠实“粉丝”,她把武家敏拍摄的照片都下载整理,有的还被她做成了手机屏保壁纸。

“因为武老师的照片,我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向身边人‘安利’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小汪说。

进入自媒体时代,武家敏收获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粉丝,他们中有的在他每一张照片下留言点赞,还有的会给他写信鼓励。这些年轻粉丝给了武家敏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以前是一个人走在路上,现在发现身后有一大群人陪伴着,他们与我一样,在这条路上一路前行。”武家敏用相机记录下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鸟儿,还有人们对自然越来越浓的敬畏与尊重。

“等走不动就不拍了。”武家敏喜欢大笑,就和他说话的声音一样,爽朗,明亮。片刻后,他再次端起相机,镜头对准鸟儿,静止得像尊雕像。站立林间,轻微的快门声伴着鸟儿的飞翔,如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曲赞歌。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