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武家敏:“打鸟”人不打鸟
以训促练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深圳三级体系助力垃圾分类
让群众“可感”“有感”
图片新闻
四川绿色宣讲首站走进眉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架起“连心桥”构建共建共享行动体系
让群众“可感”“有感”

图为嘉兴市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现场。
 

◆本报见习记者 王雯

“今天既看到了精彩的表演,又学到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近日,在浙江省台州玉环大麦屿街道岗仔头村,晚上七点不到,村里的文化礼堂里便人头攒动,村民们早早地来到演出现场,等候观看一场以环保为主题的大戏。快板、魔术、绍剧、爵士舞,一个个融入了绿色环保理念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听得醉、笑得欢、掌声响。

走遍海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7年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保公益巡回演出“大篷车”驶入千家万户,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演出已达400余场次,吸引20余万群众观看。

润物细无声,环保入人心,这正是浙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生动诠释。

◎环境宣教纳入各级考核

“一号” “一图”掌握最新动态

近年来,浙江生态环境宣教蔚然成风。

早在2003年启动生态省建设战略之际,浙江省就将“绿色系列创建”和“环境教育普及率”等相关指标纳入对地市政府的年度考核。随后,全省各市县区党委政府的生态环境宣传工作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年度考核,各市生态环境宣传也被列入省厅对各市生态环境局目标责任制考核。

伴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全民皆是行动者、全民皆是参与者”的生态环境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随着例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浙江省以主动发声为先导,全力营造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良好舆论氛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如何部署?”“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测工作进展如何?”这些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在新闻发布现场得到了一一回应。

今年以来,通过独家发布和联合发布相结合的机制模式,召开新闻发布会12场,实现了新闻发布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一号”掌握全省各地生态环保工作动态,“一图”快速了解最新环保政策。为了让更多人熟知生态环境保护,浙江还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浙江生态环境”微信、微博已在全国较早实现省、市、县全覆盖。今年还开设了秋冬季攻坚、源头治污标杆、我是行动者等栏目,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模式,热点报道阅读量多次突破百万大关,其中省生态环境厅官方微博粉丝数已增长至近120万人。

◎公众参与促共治

画好生态环保“同心圆”

在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省暨丽水市纪念2021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来自绿色学校、环保组织等的代表们不仅宣读了环保倡议,大家还纷纷登录最新发布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平台——“守护‘浙’自然”小程序,记录下身边观察到的物种信息。古树下,溪涧边,草木、花鸟、鱼虫,一个个拍照上传的身影,正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最好呈现。

25天后,第十一个“浙江生态日”也如期而至。活动地点则选址在杭州市黄湖镇青山村,这其中亦有深意。这里的全国首个乡村小水源保护地龙坞水库、青山自然学校和融设计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公益团队与优质人才落户于此,展现了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面貌。

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浙江省不断探索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机制,打通基层环境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吃过午饭,嘉兴市民严兰英如往常一样,用手机浏览着嘉兴的“大事小情”。当刷到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线上行”视频《“云探访”光大环保能源(海盐)有限公司》后,她饶有兴趣地观看起来。

“没想到垃圾处理厂可以建得这么美丽干净。”从水族馆般的建筑到花园式的厂区,从实时监控的LED显示屏到全密闭式设计的垃圾坑,7分多钟的视频,无不“刷新”着严兰英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既有认知。

目前,浙江省已制定实施全国首个省级《环境保护设施公众开放》地方标准,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全覆盖,环保设施开放数量全国第一。全省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两万余场次,线上线下参观人数达200万人次。

在四类设施的基础上,各地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扩大开放受众面。台州黄岩积极推动核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作为试点设施开放单位,舟山市增设了独具特色的电厂“超低排放+海水脱硫”工艺、万邦永跃船厂“高压水除锈和漆雾回收”工艺等开放体验活动。

浙江还积极推进环保社会组织参与开展设施开放、污染举报、巡河护河、垃圾分类等工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同心圆”日益扩大。

“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可感’作为建设美丽浙江的基本路径,把群众‘有感’作为检验美丽浙江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充分激发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时任浙江省省长郑栅洁在浙江生态日活动现场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