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南破解农贸市场禁限塑“堵点”
低碳生活就在点滴之间
图片新闻
七成受访者认为居民应在平时做好适应工作
保定成立首个环保主题艺术团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物改造、二手物品交易、极简生活在新疆渐成新风尚
低碳生活就在点滴之间

 

◆杨涛利 索蓉芝

手机充电,你是否记得电池满格后拔下充电器?超市购物,你是否习惯自备一个耐用手提袋?夏日炎炎,你是否坚持空调不低于26摄氏度。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藏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今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贯彻〈“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构建全民行动体系,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新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渐成新风尚。

让旧物有了新价值,很有意义

褪色发黄的桌子、生锈发黑的平底锅……这些被丢弃的旧物件,经过王文娟的一双巧手,桌子摇身一变成了文艺角,平底锅成了漂亮的摆件,焕发新光彩。

王文娟在乌鲁木齐市经营一家工作室,既开展拍摄和油画的教学工作,还为顾客提供旧物改造的案例与咨询服务。

“我从事旧物改造近3年,近年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说明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王文娟说。

王文娟开始旧物改造源于2019年的一天,路过废品收购站时,捡到的一个旧水壶。“我当时觉得这个水壶很有改造价值。”王文娟说。把水壶洗干净,刷漆后画上油画,一个破旧的水壶就变成了漂亮的艺术品。

这个水壶被王文娟摆在工作室的一角,被很多摄影师相中,成了摄影道具,为图片增色不少。“让旧物拥有新价值,很有意义。”从此,王文娟就迷上了旧物改造。

工作室里,饮料瓶变身花瓶,水壶刷漆再画上图案成了艺术品……看到这些被改造的宝贝,很多顾客提出要学习旧物改造。王文娟便开始了线上线下教学,先后有千余人参与其中。

“家中旧物多,扔了可惜,不扔占位置。没想到改造后摆放在家中,让家充满了艺术气息。”上了几节体验课后,学员景丽丽也自己动手,改造了旧凳子等物品。

乌鲁木齐市不少社区和研学机构也开展改造旧物活动。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片区管委会吉顺路北社区的活动室里,居民用旧毛衣、空奶粉罐等物品做出高颜值实用的凳子。

“大家一起学习将旧物变废为宝,从旧物改造中体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吉顺路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阿孜古丽·阿不力孜说,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增进了邻里关系。

大人在旧物改造中收获颇丰,孩子也在这样寓教于乐的手工课堂上增强了环境意识。

新疆科航鑫星营地教育教室内,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纸板、塑料瓶、黏土、丙烯颜料进行旧物改造。

很快,一个个创意满满、妙趣横生的作品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诞生。11岁的李晓宇做了个“家庭种菜实验室”,可以种蘑菇、黄瓜和西红柿。孩子们还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制作笔筒、灯具、玩具等。

新疆科航鑫星营地教育负责人杨博表示,旧物改造活动是一场“艺术与环保的碰撞”,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不仅提高了创新能力,还让环保理念根植于心。

二手物品交易提高利用率

拍照,编辑好品牌、色号等关键信息,一键发布……看着手边全新却因为颜色不适合而被闲置的口红,乌鲁木齐市民罗紫涵打开微信二手闲置群,发布了一条全新口红降价出售的信息。几分钟后,这支口红被一位群友买下了。

“平时基本是网购,有的东西到手了才发现不合适,退换又觉得麻烦,二手闲置群解决了这个问题。”罗紫涵说,“买卖二手物品,不仅省钱,还能提高物品的利用率。”

二手物品交易,实际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从服装百货到家居用品,小到一支口红,大到一组沙发,二手物品交易种类丰富。

罗紫涵所在的同城微信闲置群有500人,群友通过群内分享,线上点对点交易,再通过快递完成送达,实现旧物买卖。

“这个群创建近3年,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很多人家中都有不少闲置物品,堆在家里收纳麻烦,扔掉又很可惜,通过分享,实现物尽其用。”群主王可欣介绍,起初不论是卖东西的人,还是买东西的人,都还有点不好意思,现在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加入其中的人越来越多。

让王可欣没想到的是,由于群容纳人数有限而买卖需求旺盛,一些群成员陆续在各自小区建立了新的分享群。线上选择,就近交易,更加便利,还增进了邻里间的关系。

二手物品分享平台,不止有微信平台,还有赶集、58同城、闲鱼、转转等线上平台,这些平台更具开放性,覆盖区域也更广。相比商品是否全新,市民李艳更在意性价比。她经常在闲鱼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买卖物品。这个交易平台的用户多,为她提供了更多选择。

“买二手物品让我省了不少钱。”李艳说,“实际上,交易闲置物品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随着二手物品买卖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保障交易过程中的商品和资金安全。”

“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极简生活更健康

清洗、晾晒、装箱,趁店内顾客不多,于慧萍正在收拾收银台下闲置的玩具。这些玩具是两年前小店开业时购置,为到店小朋友准备的,可两年来使用的次数屈指可数,于慧萍决定将它们送给需要的朋友。

于慧萍在德汇万达广场经营着一家母婴用品小店,是一名极简主义者。接触到“极简主义”“断舍离”等新理念,源于2019年初在上海的一次出差。从那以后,她开始践行“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的生活方式。

“‘减法’让重要的事情显现出来,让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于慧萍说,对物质欲望的降低,转而注重追求内心的提升,“会更自律、更珍惜、更认真地生活。”

现在,于慧萍保持着定期清理物品的习惯,一些有价值的物品放在二手平台上售出,或送给邻居和朋友们物尽其用。

同于慧萍一样,28岁的郭砾也推崇极简生活。今年7月,郭砾搬到装修好的新家,家中采用极简风格的装修,只保留床、沙发、茶几、电视等家具家电。不接待客人的时候,杯子、小吃等物品全部收纳在柜子里,房间显得宽敞整洁。收纳、打扫卫生的时间减少了,生活也跟着变得轻松。

在倡导极简生活的公众看来,极简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网络上成立了“极简生活小组”、二手交易群,吸引更多人加入。

只有每一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将“低碳”作为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实现从意识到行动的深刻转变。未来,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才能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