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种生态稻 鼓“钱袋子”
寻白鹭而来 创蓬勃事业
划定禁建区域 规范保护方案
陕西颁发首张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定证书
昔日“板寸头” 今朝“披肩发”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哈密生态修复让东天山活力重现
昔日“板寸头” 今朝“披肩发”

图为雪莲。资料图
 

◆杨涛利 王永飞

“昔日‘板寸头’,今日‘披肩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波拿出视频和照片,向记者展示喀尔里克冰川保护取得的实效,他形象地打了个比方。画面中,昔日的喀尔里克冰川周边草原斑驳枯黄,牧民的木屋破烂不堪;如今却是山川树木葱茏,让人心旷神怡。

自2019年起,哈密市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成效明显。

“我好些年没见过夏草场像今年一样茂盛了”

“东天山是哈密市70万各族群众的生态屏障,位于东天山的喀尔里克冰川则是哈密市最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来源。”陈波说。

曾几何时,无序开矿、过度放牧让喀尔里克冰川伤痕累累。“松树幼苗刚长出来就被牛羊啃了,草长得如男人的板寸头。”陈波说。

58岁的热依木尼亚孜·司马义原是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板房沟村的牧民,祖辈以放牧为生。他曾当过村干部,如今是一名草原管护员,对板房沟草原管护站所负责的20多万亩森林和草场进行巡逻管护是他的日常工作。“我们村的夏草场离冰川近,算是哈密最好的草场了,过去整个夏天草场被牛羊啃得地皮都露出来了。”他说。

根据哈密水利部门监测,喀尔里克冰川的雪线呈逐年上升态势。如果再不治理,哈密市用水将出现危机。2019年,哈密市启动东天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对喀尔里克冰川核心区57.2万亩草场实施禁牧。

据了解,哈密市不仅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冰川周边近57.2万亩草原实行禁牧,还对核心区外的148.9万亩草场全面落实草畜平衡,通过兵地联动、多部门同步推进,有力推动东天山生态保护与修复。

数据显示,目前东天山前山地带完成了2800亩飞播造林及2000亩人工复壮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得到提升。风景名胜区违建清理整治、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矿业权清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东天山乡村道路建设等工作也得到整体推进。

“我好些年没见过夏草场像今年一样茂盛了。”谈及生态环境变好,热依木尼亚孜·司马义感慨道。

实施禁牧之后,热依木尼亚孜进入天山乡板房沟林业和草原管护站工作,他是喀尔里克冰川周边草原生态修复的见证者。“现在我们巡逻经常能看到有野猪、北山羊、狼、马鹿、雪豹出没。”热依木尼亚孜说。

在冰川周边有11个管护站共80位管护员,他们和热依木尼亚孜一样,以前都是牧民。“动物多了,为了保证安全,他们都是两三人一起巡逻,决不允许单独外出。”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干部肖开提·吐尔地说。

肖开提·吐尔地还拿出手机展示,“你看,这是雪莲。”照片中,石缝间钻出一株株雪莲,翠绿的植株透出蓬勃的生命力。

根据哈密市林业草原技术部门的监测,截至今年10月底,通过两年多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鲜草产量分别提高了2.5个百分点、117.9%和182.9%。

“生态修复了,野生动物就回来了,禁牧赋予了东天山新的活力。”肖开提说。

降雪增多、水位回升,幸福生活有盼头

在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过程中,43个矿区被关停,41个河湖“四乱”问题被整治。“矿产可以不开发,但水源必须保护好,我们要把东天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陈波斩钉截铁地说。

从禁牧工程开始实施起,肖开提·吐尔地一直在现场负责项目的实施。休假时,他有时会路过石城子水库和榆树沟水库。

“这两个水库是伊州区生产生活用水来源,其源头就是喀尔里克冰川。今年降雪明显增多,雪线往下延展了十几米。水库水位也在逐渐上升。”肖开提·吐尔地说。

哈密市民张有生家住哈密市供销小区5楼,对供水的增加有着直观感受。“以前在夏天用水高峰期,水龙头出水稀稀拉拉,热水器都用不了,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减少了。”

冰雪融水的增加减轻了哈密市对地下水的依赖,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有效遏制。哈密市水利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哈密市地下水位16年来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平均回升1.3厘米,局部区域最大回升1.15米。

“解决好牧民的生活问题,是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题中应有之义。”陈波说。自2019年起,哈密市财政每年拿出1300多万元对牧民进行补贴,还为异地搬迁的牧民按户分配了耕地,对具备条件的牧民进行了就业安置。

采取小畜换大畜、散养换圈养、转场代牧、品种改良、合作社托养等方式,哈密市妥善处置禁牧区近10万头(只)牲畜,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热依木尼亚孜是受益牧民的典型代表,他在管护站当了站长,妻子也被安置在管护站附近的地震局监测点就业,夫妻两人一年工资加起来4万多元。

“我还养了20多头牛、100多只羊。以前在山上,牛羊成活率低,一年也就能挣到万把元钱;现在牛羊成活率高了,还有保险,放心多了。工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养殖收入、补贴收入,全部加起来,一年收入十来万元呢。”热依木尼亚孜笑着说。

像热依木尼亚孜一样,搬迁下来的牧民有的做起了小生意,有的打起了零工,有的当上了货车司机,有的实现了安置就业,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