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核与辐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严格监督把关 确保华龙机组运行安全
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解燃眉之急
打造全链条协同科普推广模式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公众沟通分会成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全链条协同科普推广模式
成都双流赋予环境教育新内涵
北控(中电子)再生水厂楼顶科普空间。
“绿话筒”讲解员开展引领性公众宣讲。
北控(中电子)再生水厂楼顶室内科普场景。
 

“目前水厂的设计值是每天处理7万吨的污水,等到第二阶段设备安装完成后,污水处理规模就可以达到10万吨每天了。”近日,由成都市双流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的“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公众参观活动”走进了北控水务双流公兴(中电子)再生水厂,带市民们参观污水处理设施,了解污水处理流程。

这是成都市双流生态环境局打造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全链条科普推广模式的一个起点。

“我们正在推进形成以环境教育体验学习场景打造为基础,课程研发运用为切入点,环境宣讲员培育及实践指导为重心的工作方法,通过对过程的梳理最终形成在双流区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方式。”成都市双流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公众设施开放活动都需丰富其内涵,需要公众有效的参与,而不只是单一地开展讲解服务,应使其成为设施与公众互动、环保企业与社会协同合作的载体。

夯实基础 营造多样环境教育场景

“我们目前以北控(中电子)再生水厂楼顶室内空间为主,结合厂区的功能和布局已经打造成由人工湿地、环境宣传走廊、步道组成的空间,并形成相应的场景营造工作思路和方式。”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打造一个室内空间成为环境教育场景,是最合适的选择。他们将其规划出互动体验区和环保学习区两个主要部分,并在室外配置堆肥实验室,污水和生活垃圾源头处理问题都能一并得到回应。

具体来说,生活体验区打造是将生活用水排水的场景中最常见到的厨房和卫生间搬到了室内空间,配置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化的互动装置,赋予它互动和教育的功能,围绕源头节水护水、生活垃圾分类配置相应的环境教育工具教具,帮助参访者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其所要传递的环保理念和方法。除此之外生活互动区模拟产生的污水排放路径还能与楼下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对接,将底层、一层、二层的空间进行融合,使得厂区内的环境宣传系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而室内环保学习区打造是将这里以成都淡水河剖面和成都河流地图为背景,结合背景对自然中的“水”环境进行讲解和演示,并放置可收纳的桌椅板凳、教具等,宣讲员可以借助视频、卡片、手写要点等方式宣讲环保知识,还能灵活规划空间开展团建游戏和学习。

同时配置科技体验区,将VR设备、触摸屏放入体验程序,设置护水体验内容,让人在模拟空间内参与源头护水行动,配置的触摸屏将设置家庭节水护水知识技能、垃圾分类的知识技能,通过闯关答题的方式让公众反观自己是否在生活中采取了环境友好的方式。

还打造堆肥实验室,在房屋周围营造环境教育基地的废弃物内循环系统,配置好氧堆肥箱、蚯蚓塔、环保酵素桶、微型花园。一方面可以将到访公众产生的有机垃圾进行收集和就地处理,另一方面能处理基地产生的部分绿化垃圾。产生的堆肥产物用于绿化种植,让到访公众能学到厨余垃圾家庭减量的方式,方便回家运用。

“除了这些,我们还结合了室外空间已经配置好的人工湿地、环保走廊、步道等户外环保体验区,在课程课件设计中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这位负责人坦言,结合生活节水护水知识、成都水文化开展湿地自然体验活动,让室外的人工湿地及其他设施配件融入到后续宣讲员员培训、公众体验活动中,让厂区二楼楼顶环境教育基地的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

有机结合 研发通俗环境教育课件

作为硬件设施和公众环境教育之间的连接点,成都市双流区结合污水处理厂、环保垃圾发电厂、大气监测点等环保公众设施对应的环境要点,将组织开发公众环境教育课件,力求课件与环境公众设施相互呼应,将理论与实物体验相结合。

笔者了解到,这一课件设计围绕为公众开展环保设施宣讲的主要目的,以通识知识为基础,结合具体宣讲点位加入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的专业知识点,并让宣讲员讲述可供导览的科学和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与人联系和行动促进的部分,课件会指引宣讲员通过导览、体验活动等互动游戏,让到访公众有逻辑地对现场进行全流程了解。此课件及其设计思路还能为成都未来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版本,供宣讲员操作实践。

盘活资源 培育专业环境宣讲人才

“现在虽然有一部分环保设施有宣教场景的营造,也配置了参观体验设备,但是缺少常态化的讲解、互动活动带领内容,导致场景使用率底,且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或设置讲解岗位又有巨大的运营成本。”上述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成都市双流区针对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缺乏内容和人才的困境,结合双流公兴(中电子)再生水厂、双流九江环保垃圾发电厂、双流大气污染监测点三个点位,开展双流区“绿话筒”环保志愿宣讲员筛选培育行动,主要分为集中培训和项目陪伴两个部分,协助其掌握面向公众开展科普讲解的知识、互动活动带领技能,通过参与式工作坊、实地演练、项目期间内陪伴等方式,提升宣讲员专业技能。

据了解,宣讲员筛选培育行动将培育20名“绿话筒”环境宣讲员,同时研发设计科学合理、易于使用的宣讲员工具包,使其掌握能支撑开展三个点位宣讲互动工作的知识和讲解技能。

发挥效能 铺开环保设施参访引领活动

“绿话筒”宣讲员完成课程学习后将通过公众参访活动进行实战演练。据悉,参访活动由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防治三个主题构成,分别对应双流区三个环保设施。双流区将组织招募参访公众分批次前往三个设施进行参观,届时“绿话筒”宣讲员实战行动将提前做好时间表,分批进行公众宣讲,全流程实践课程内容。

“开展落地活动是环境教育场景、环境教育课件、讲解人员配置持续发挥效能的表现和最终目的。”这位负责人说,他们将通过6次对外引领活动的开展,建立宣讲员和环保设施之间的连接。由此,成都市双流生态环境局从场景营造、课程研发、人才培育、引领活动实践四个层面将物、事、人设计和串联起来,完成了对成都市双流区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大气检测三个环保设施内涵的丰富和教育宣传工作可持续运营方式的探索实践。 李妮斯 刘彦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