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平行论坛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度创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1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
平行论坛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度创新
(发言摘登)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转化为美丽中国的现实场景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陈炜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路径,持续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对我们共同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衷心期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广集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要求转化为具有特色的实践探索,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成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的美丽中国的现实场景。

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勇

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进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文魁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关乎天津未来”的理念,用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生态环境全局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一是坚持把推动责任落实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扭紧党政领导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激发社会公众责任,凝聚生态环保的广泛力量。二是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坚持在治本上发力,推进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开展排放强度监测评估。三是坚持把提高环境治理能力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坚持综合施策,立法先行、标准引领,完善监管制度,运用市场手段,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改革的落脚点。坚持治气、治水、治海、治土,大力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陈小平

江西人民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创新体制。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系统谋划,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强化领导,夯实主体责任。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机构,着力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改革。增加机构编制职数,整合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监察力量,强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三是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权,着力构建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监管、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全过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六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管控体系、监督体系、责任体系。四是坚持共建共享,绿色惠民,着力汇聚生态文明建设共识共为。打造绿色文化繁荣工程,打造生态创建示范工程,打造绿色生态惠民工程。

创新制度 狠抓落实

贵州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谭炯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并圆满完成34项核心制度任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贵州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注重执法监管,建立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构建“过程严管”的制度体系;注重责任追究,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注重合作共赢,健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运行及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制度体系。“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嘱托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制度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华

深圳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同时也是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创新污染防治协同管理制度。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创新绿色金融制度。五是坚持全民行动,创新绿色低碳共建制度。六是坚持立法先行,创新现代环境治理法规体系。下一步,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研讨会的精神,瞄准可持续发展先锋定位,持续以制度创新激发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活力,以先行示范的标准,用好综合改革关键一招,紧抓重点领域环节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全过程法治建设,力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制度样板。

深化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创新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主办检察官 方剑明

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一是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深化履职。部署专项监督活动,指导办理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的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提出生态环境领域惩罚性赔偿金诉求;充分利用诉前建议和提起诉讼两种手段,确保检察建议刚性和监督效果。指导各地落实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10项检察举措”,研究起草《推进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省院立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地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

二是健全完善内外协同共治机制。统一公益诉讼办案规则,规定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中可以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以最高检为“中心”、省市院为“枢纽”、基层院为“支点”,上下级联动办理“万峰湖专案”。打通异地生态保护关键节点,推动大运河、太湖地区等跨区域公益司法协作。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 张所菲

保护环境要实现生态文明法治目标和任务的有效结合,必须依靠法治,要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完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已初步形成以宪法为依据,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单行法为骨干的专门环境立法体系,以及以民法典、刑法、诉讼法等形式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规范体系。二是完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环境监督体制,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三是严密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推动形成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的格局,提升监督实效。四是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法制运行全过程,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五是健全生态文明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党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龚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感。

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限制的约束,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完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大大促进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共同富裕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沈满洪

浙江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今年,浙江省被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视角下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容非常丰富。第一,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前提下的共同富裕,因此必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想方设法做大做好绿色蛋糕,尤其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第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必须要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竭尽全力做大做优绿色公共产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包括收入分配等更加均等化,另一方面是要做大做好公共产品。第三,共同富裕是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详实地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当中,应保持辩证的思维、全面的思维、基层的思维。

加快建设长江生态第一城

中共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书记、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 方存好

近年来,宜宾市立足长江首城区位,主动肩负起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历史使命。一方面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6户,整体搬迁或关停重点企业20余户。另一方面,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电动宜宾”工程,预计2021年全市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达1311亿元,是2016年的8.5倍。开展三大攻坚,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282天提高到2020年的306天,22个国考、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突出四项提升,着力提升绿化覆盖水平、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生态环保法制水平、生态品牌创建工作水平,先后建成城市公园200余个、城市绿道17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9%。健全五大机制,建立差异化考核、常态化评价等制度,进一步畅通全民参与渠道,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筑密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屏障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兰思仁

一是要构建绿色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让指挥棒立起来。二是要构建环境治理监管监测体系,让管控制度连起来。三是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让空间布局优起来、用起来。四是要构建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保护机制活起来。

要严格控制管控和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之间的关系。统筹国土空间,要考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同时要对自然资源价值重新再认识。要注重公众参与,注重问题的导向,要关注一些重点敏感问题。注重目标导向,要深化生态产品的市场化改革,推进三级市场的改革工作,包括探索建立资源储备的交易等。同时,要健全环境的权益交易体系,构建绿色生产消费法律制度体系,注重基层创新。

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与实践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农艺师 李惠斌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以用好现有存量补贴为首要任务,切实按照国务院“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部署要求,坚持地方政府在补偿制度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开展重点区域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秸秆利用补偿的标准体系,明确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考核措施。

目前,生态补偿创设工作面临国家层面尚未明确规定秸秆综合利用与耕地地力保护等补贴相挂钩等问题。建议继续按照“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思路,研究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部门规章,明确挂钩机制,严格监管程序;推动将秸秆利用与更多农业补贴政策相挂钩;完善用地、用电等优惠支持政策;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宣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责任和长远效益。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伟明

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专项行动。佛山推进“村改”采取“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复垦复绿”“功能转变”等措施,推动连片改造和土地整合,生活、生态、生产空间科学布局,城市形态品质提升。通过“村改”释放土地和环境容量资源,引进科技型、创新型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制造业绿色升级。佛山依托“村改”同步补齐生态环境设施短板,着力提升治污能力,城市功能更为完善。佛山在“村改”中激发改革活力,围绕“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制高效衔接开展一系列环境治理改革,探索出一条制造业城市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加快走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

中共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 范波

近年来,自贡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考核、审查项目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提升干部队伍思想、政治、行动自觉。二是开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繁花。聚焦群众关心关注,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等,投入280余亿元补齐基础短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保护,大气、水环境质量极大改善。三是结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果实。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节能环保产业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自贡国家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连续3年获评优秀,推动形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格局。加快87个山体、100个水体保护,打造城市“微公园”,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三生融合绿色革命

绘就中国田城多彩画卷

中共四川省达州市委副书记、达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严卫东

2016年以来,达州市以开江县为试点,探索推进稻田经济绿色革命,稻渔现代农业园区获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实现绿色发展蝶变。

“连片开发+效益单元”蹚出了集约高效发展之路。对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集中布局基础设施,形成若干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种养循环+有机认证”蹚出了绿色品牌发展之路。发展有机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化肥农药零投入、种养过程零排放标准,持续擦亮有机农产品“金字招牌”,涌现一大批绿色品牌。

“美丽经济+利益联结”蹚出了生态惠民发展之路。将政府基础投入折股由村集体经济持有,与龙头农业企业组建全产业链发展公司,共享生态发展红利,带动园区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湿地涵养+系统修复”蹚出了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以稻渔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构建“天空地”立体防控格局,修复水域面积超20万平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不断增加,正成为万达开的“后花园”。

以传播机制创新提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影响力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贾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实做透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十分必要。

一是创新传播机制。做好组织创新,重在传播机构的统筹与分工协作,形成传播合力;开展媒体创新,重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实现传播终端全覆盖;致力产品创新,结合广电纸媒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市场化移动终端的特色,尽快设立脸书、推特等境外社交媒体账号。

二是注重传播效果。从内容上,重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等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展开,做好绿色发展观、全民行动观和全球共赢观等内容的传播。从效果上,传播过程要确保内容权威可信,有充分的科学基础;要审时度势、把握热点、借势发力;要有鲜明独特的叙事风格,力求受众爱听爱看爱互动愿行动;要有终端视角,让受众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见习记者于天昊根据发言整理,有删节。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