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平行论坛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推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1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
平行论坛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推广
(发言摘登)
 

践行和落实是最好的宣传推广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储永宏

宣传推广的目的在于践行和落实,践行和落实是最好的宣传推广。近年来,江苏笃学力行、真抓实干,坚持“一个引领”,加快“三个转变”,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宣讲、部署、推进,推动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道路笃定前行。加快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能源、用地、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法减法同时做、增量存量两手抓,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推动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完善公共服务,让绿色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加快推动价值观念转变,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持续加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动员公众参与,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

面向海外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故事

华侨大学校长 吴剑平

华侨大学积极面向境外学生和海外各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生态探索与实践,是华侨大学宣传推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福建建设生态省的生动实践和深入人心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华侨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案例。

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成功实践,是面向境外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切入点。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华侨大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育高层次人才。华侨大学打造生态文明学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工作,推进生态科技创新,打造生态文明智库,学校发挥多学科优势,把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

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 曾峻

超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所在城市人民群众的福祉,对其他规模城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超大城市、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寄予了殷切希望,提出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强调把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此,上海市积极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调整;聚焦关键领域,形成“1+1+3+X”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并加强城市更新、文脉保护,融通生态、形态和文脉;坚持综合施治,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

未来,上海将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注重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注重源头防控,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为早日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和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上海奠定扎实基础。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于江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核心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领袖对自身以及中国人民创新实践理论的提升和精彩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最新体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外交思想贯通之处。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人民基于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过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产生的智慧。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实践基础是基于充分实践土壤上的厚积薄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从改造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大自然融为生命共同体这一实践过程的精彩总结与高度概括。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创新意义,在国家层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最新成果,在世界层面是中国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提供的公共产品,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蓬勃生命力。

在三大维度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院) 所长 周德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对人类最新实践成果的再吸收,形成的指导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生态发展理论体系。

在历史维度,“生态兴则文明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生态理论判断,是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新规划和新部署,对未来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展望和新论断。

在哲学维度,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渗透着人际关系协调的大哲学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哲学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三观的思想提升。

在全球维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精髓,同时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生态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的科学性和全球性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 涂瑞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又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和全球性,对推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绿色家园”、“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全人类的前进方向和共同梦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联合国所倡导和坚持的“包容、公平、可持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目标高度契合,为全球携手应对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全球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全球推广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创新思想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建宇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自2013年初以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的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在全球推广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创新思想,中国采取了行动。一是共建并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理念。中国发起绿色倡议,出台政策文件,强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绿色责任。二是共享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共建国家。中国将生态文明旅游合作作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搭建交流平台,强化环保合作,帮助沿线国家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共同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讲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国际故事。

打造美丽中国革命老区的巴中样板

四川省巴中市委书记 何平

近年来,巴中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一是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老区振兴。巴中市把握“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做好“红+绿”文章;积极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传播工程,开展绿色志愿服务、绿色社区创建、绿色出行,试点开设中小学校生态环保教育课程。

二是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能绿色崛起。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实行“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同建;将文旅康养作为首位产业突破发展,加快构建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严密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纪法保障。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8部;建立重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制度,成立环保法庭、环保侦察大队;强化法治宣传,多渠道主动回应群众环境关切、接受人民监督,以普法筑牢思想防线。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铸魂 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夯基 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副州长 郑天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扛起维护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甘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庞大力量源泉。根植在百万甘孜儿女心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基因,使各族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天然的认同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甘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伟大实践指南。只有立足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全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才能守护好雪域甘孜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甘孜州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甘孜将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甘孜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升公众绿色素养 开创绿色传播新境界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杜少中

在绿色生活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文件频频发布,深化了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总体要求和实施路径。应继续坚持、升级和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绿色生活方式行动指南,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绿色生活,通过建立碳普惠机制等方式,调动公众持续参与热情,使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和自觉。

在绿色素养方面,需要社会公众力量的广泛参与和公众绿色素养的提升。公众绿色素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绿色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减排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全力提升。

在绿色传播方面,当今环境传播形势的特点是传播平台越来越多、新媒体传播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美丽中国的故事越来越受关注。未来,环境传播应当努力“破圈”,一方面是打破环境保护和节能减碳等不同专业领域间的圈层,另一方面是让环境保护进入广大公众的圈子,使其变成亿万人自觉参加的行动。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 李瑞农

作为生态环境宣传主阵地,中国环境报坚决扛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政治责任,加强思想理论宣传、做好经验成效宣传、注重价值理念传播,全面、深入、系统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内容、方式、手段的创新,使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一是增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的针对性、指导性。应密切联系实际,做到分层分众、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精准传播,才能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二是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的大众化、通俗化。要不断挖掘一批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案例、典型事迹和动人故事,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入千家万户,“播”到车间地头,“走”进人们心坎里。三是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方式。要适应传播格局的发展变化,创新宣传方式手段,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

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 刘青松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科学素养,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共识激发行为自觉。

为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各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新闻宣传,组织新闻采访活动,集中报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模式;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创新宣传载体和内容,增强信息发布的传播度和影响力。选树典型广泛宣传,表彰在生态文明实践探索、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基层集体和个人以及作出杰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发挥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积极举办研讨交流会,打造主题品牌活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热潮。全面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壮大生态环境领域志愿服务力量,广泛推进社会参与。

本报见习记者薛丽萍根据发言整理,有删节。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