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知行
3上一版
 
一年3500万人次参访环保设施
云南举办第三届环境与健康论坛
太原“小小降尘监测员”活动受热捧
连续7年在漩门湾见到了黑鹳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地护鸟人陈严雪:
连续7年在漩门湾见到了黑鹳

图为陈严雪在观测。
 

◆朱智翔 詹晓霞 王佩芬

6只“鸟中大熊猫”黑鹳日前飞临浙江省台州玉环市漩门湾湿地。它们在此停留、栖息,尽情“享用”这里的肥美水草与和谐生境。这是黑鹳2015年首次在漩门湾湿地被发现后,连续7年飞回漩门湾越冬。

而每年记录下这一切的,正是漩门湾湿地的专职护鸟人陈严雪。

眼下,正是黑脸琵鹭、白琵鹭、各种雁鸭类候鸟从北向南迁徙的时期,陈严雪每天都要带上望远镜、长焦相机、鸟类疫源疫病监测设备等,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耐心细致地观察候鸟动向。

每发现一种鸟类新记录,都是陈严雪工作中的高光时刻。无数个这样的高光时刻出现在陈严雪7年多的“观鸟”生涯中,见证了他用心用情保护生态,见证了漩门湾湿地用力用劲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今,漩门湾湿地成了越来越多候鸟的“加油站”,今年已达到19目57科2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9种。

在漩门湾湿地首次拍摄到了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

从分水山经过漩门二期塘坝到小青岛,大约六七公里,再从湿地内部道路绕回,然后从湿地科普馆的码头开船出去,在玉环湖上巡查一番。这是陈严雪精心设计的鸟类监测线路。

“塘坝外侧的滩涂可以观测到一些水鸟、鸻鹬类,塘坝内侧的湖上可以看到猛禽、白鹭、琵鹭、雁鸭类等,湿地内部道路可以观测到常驻和迁徙过境的林鸟等,这样的线路还可以和候鸟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不会惊扰到鸟儿。”陈严雪说,自己每天要花上半天的时间,风雨无阻。

漩门湾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1.48平方公里,其中浅海滩涂7.0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7平方公里。在这里,最“热闹”的时期便是春秋季。每年此时,陈严雪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细细辨认湖面上的每一只鸟。

今年4月,陈严雪正用望远镜一只一只“盯”着漩门湾三期海域的一群小滨鹬和红颈滨鹬,突然发现有只鸟正用独特的勺子般的嘴在带水的泥地上左右扫动觅食。“勺嘴鹬,全球已不到500只,极度濒危物种。”这也是勺嘴鹬首次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发现。

“当时,这群鸟儿身长仅十来公分,频繁地在浅水里啄食,头圆腿短萌态可掬,远远看去,毛色、体型几乎一模一样。”一说起鸟儿来,陈严雪便停不下来。

别看陈严雪现在对鸟如数家珍,刚入职时,他可谓“鸟盲”,能认得的鸟类只有麻雀和白头翁了。那时,他自嘲自己是个“菜鸟”。

“‘菜鸟’要赶紧成长!”于是,陈严雪从头开始,边干边学。他买来了鸟类图谱,观鸟时多拍照片和视频,反复调看监控,晚上回家细心比对图谱。遇到不能确认的鸟类,他便向浙江省森林监测中心、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野鸟会的专家请教。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观测越来越细致入微,“这群是琵鹭,它飞的时候是头先伸出去,等它繁殖的时候,脖子边的毛会变成黄色;鸬鹚,全身都是黑的,喜欢站在上面飞下去潜水抓鱼吃……”如今,陈严雪已经认识鸟类达300多种。同事们都戏称他为“鸟人”。

为了拍下不同鸟类的区分细节,这位“鸟人”常常搭着帐篷,整天守在芦苇丛里拍摄。有时蹲守十几轮,就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状态拍出鸟儿的高清“数毛版”照片。如此这般,陈严雪已拍摄了上百种鸟类,为湿地科普积累了上万张鸟类照片。

斑嘴鸥、黑脸琵鹭纷至沓来,“候鸟之家”越来越热闹

看鸟摄鸟,事实上只是陈严雪的工作之一。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栖息在漩门湾湿的鸟类进行监测。一方面记录鸟的品种和数量,另一方面进行疫源疫病监测,确保鸟类迁徙安全。平时还要做好鸟类梳理,整理好鸟类名录,同时开展鸟类保护宣教。

“这群斑嘴鸥去年5月在这里越冬后,就没有飞离,而是留下来生活繁殖;这只是卷羽鹈鹕,今年到我们这边挺多的,占了东亚种群的50%以上,我们这里成了它迁徙的重要通道。”陈严雪指着湖中心的绿岛保育区说,漩门湾湿地位于东亚至澳大利西亚的候鸟迁徙带上,黑脸琵鹭、白琵鹭和不久前刚过来的黑鹳都在这个区域栖息。

如今,陈严雪已积累了丰富的鸟类专业知识,对鸟儿的习性了如指掌。他还撰写了《科学保护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文章,积极为湿地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并经常参与鸟类环志工作、全球鸟类同步调查工作,了解鸟类的迁徙情况,掌握鸟类种群数量变化和栖息地的环境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与鸟类近距离接触了这些年,陈严雪不仅对鸟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由衷地感谢漩门湾湿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努力。“漩门湾湿地这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对鸟儿来说是件幸事。”陈严雪感叹道。

近十年来,漩门湾湿地持续开展退渔还湖、退塘还湿、疏浚清淤、水岸修复、生态绿化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作,并通过开挖河网、种植林木、隐形分割等,严控生态区域,让一个曾经鸟不拉屎的荒芜滩涂,变成了现在鸟儿成群的湿地公园。

“在这里栖息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已连续多年达到这一物种的1%以上。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候鸟之家。”陈严雪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漩门湾湿地收获了“中国最佳生态湿地”“浙江十大最美湿地”、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等称号。

荣誉加持,声名远播,来漩门湾湿地公园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陈严雪有时还会在湿地科普馆当讲解员,向公众展示介绍这里的珍稀动植物。他说:“在漩门湾湿地,我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希望人人树立起环保意识,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