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要为转型而谋
焦虑的引线在六盘水点燃。
一篇名为《中国特色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思考》论文中指出,转型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是经济转型,而经济转型的根本是产业转型。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
六盘水市的确也做了大量努力。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接受媒体专访,主题就是“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助推高质量发展”。李刚介绍说,六盘水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展氢能源以及在喀斯特山地城市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和全域旅游等方面,努力创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但从我们督察的结果来看,六盘水还是过于依赖传统路径。”督察组成员直言不讳地说。
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督察组成员告诉记者,贵州省万元GDP能耗约为0.67吨标准煤,六盘水万元GDP能耗约为1.3吨标准煤,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位居全省第一。“这说明六盘水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相当急迫和艰巨。”同时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即使与省内其他城市比较,六盘水距离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两高”项目不能盲目上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目的,正是要敦促地方严格落实中央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盘水盲目布局焦化产能已经箭在弦上,我们敲个警钟,借此让六盘水市重新复盘发展路径、科学谋划,加大转型举措和步伐,也让其他地方引以为鉴。”督察人员这样说。
夏季平均气温19.7℃的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督察组拉响的警报,能让“凉都”火热上马“两高”项目的热情冷却一下吗?在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基础上,“凉都”六盘水如何再创新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