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绘就美丽中国的“宁夏画卷”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2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就美丽中国的“宁夏画卷”

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汽车卸煤沟全封闭工程
机动车遥感尾气检测点
▲ 隆德梯田
绿树与湖水交相辉映的中卫香山公园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四年保持在306天以上,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连续4年保持下降态势,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5年保持Ⅱ类优水质,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2021年,全区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2%,PM10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

这组数字背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保人的不懈努力和建设美丽新宁夏的生动实践,一幅美丽中国的“宁夏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守卫“宁夏蓝”,共享绿色美好家园

冬日的宁夏,虽草木已凋零枯黄,但有着通透纯净、湛蓝无垠的天空和大朵洁白的流云。

如今,“宁夏蓝”已成为宁夏最耀眼的生态底色,见证着宁夏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数据证明,“十三五”期间,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蓝天更多了,生态“颜值”更靓了,环境“气质”更好了。

漫步在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宁夏解放公园,眼前有清澈的湖水,西边的贺兰山清晰可见,满眼皆是清幽自然。波光粼粼的湖畔,休闲观光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身上洒满暖暖的金色阳光;拱桥边和健身步道上,跑步健身的人们大口呼吸着凉爽清新的空气。

在银川市,无论任何角落,都能抬头见绿、低头望水。“解放公园空气清新,景色很美,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家住附近小区的殷女士每逢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在公园里逛一逛,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这样的城市美景,得益于宁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举措。2021年以来,宁夏坚持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精准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实施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90%以上,淘汰老旧车辆近3万辆,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从挡风抑尘墙“升级”到全封闭储煤仓,彻底消除扬尘、煤尘污染;从积极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严控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指标数据,到利用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气发电,实现降污减排与循环利用。如今,宁夏通过综合施策,持续治理煤尘、烟尘,让蓝天白云常驻,正在实现从“煤”到“美”的华丽转身。

2021年9月,青铜峡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一座42米高、最大跨度达145米的全封闭式储煤仓正式投用,彻底实现了存煤不露煤、刮风无黑尘、下雨无黑水的环保新景象。

位于中卫市中宁县石空工业园区的宁夏天元发电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减少燃煤发电尾气污染物排放,也早已完成了对燃煤机组原有除尘设施及脱硝、脱硫系统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改造后,燃煤机组除尘和综合脱硝脱硫效率有了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明显下降。目前,企业还尝试利用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气进行发电,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严控在国家排放标准范围以内。

在整治煤尘、烟尘的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在持续联动开展汽尘整治,加快老旧车淘汰,实施遥感监测,对“冒黑烟”车辆进行严格治理。

银川市金凤区北绕城高速与正源北街立交桥下,车来车往,矗立在道路两侧的“电子监测员”正忙碌运转着。这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属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科技新兵,能利用红外线探测、光学感知传感和光谱分析技术,实时追踪尾气超标的车辆。

通过宁夏机动车遥感监测平台,分布在宁夏5地市不同路段的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的数据可实时汇总,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通过平台就能实现对尾气超标车辆的及时监控。

空气质量的改善,背后折射出的是宁夏各级政府及公众的不懈努力和各相关部门创新、智慧化的治污模式。石嘴山市将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与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紧密结合,建立了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与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不断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让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实现从“黑”到“绿”的嬗变。

12月6日,石嘴山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指挥中心大厅里,硕大的屏幕上密密麻麻显示着各类监测数据,实时滚动着需要办结和正在办理的污染治理事项。执法人员通过这个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的“大脑”,足不出户就能监控全市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通过大数据应用和已建立的全方位、可视化的指挥调度模式,生态环境部门也能无盲区、零死角、全天候发现和处置环境违法行为;依托科技的力量,提升生态环境监管及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能力和水平,并为精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全力守护“宁夏蓝”,是宁夏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2021年,宁夏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区生态环境系统重点突破的七大类22项任务,力争污染防治、环境监管、体制创新等重点领域在黄河9省(自治区)达到先进水平;《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陆续出台,构建起宁夏生态环境“1+N”规划体系;组织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实现了碳市场首笔交易。

2021年9月29日,石嘴山市铂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宁平炭素有限责任公司从宁夏排污权一级市场成功购买到25吨二氧化硫的排污权资格;11月29日,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宁夏排污权二级市场完成了排污权交易。随着排污权一级、二级市场的启用,宁夏正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让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生产,更好地发展壮大;政府也可以通过回购收储区域内企业关停、淘汰和减排形成的排污权,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宁夏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此外,宁夏还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环境监管,及时安全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呵护“母亲河”,水清岸绿守安澜

宁夏是沿黄河9个省份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滔滔黄河水滋润了宁夏平原,也造就了良田沃野的“塞上江南”。受惠于黄河的宁夏,理应先行一步,对黄河倍加呵护。

蓝天之下,漫步于石嘴山市星海湖北域潜流湿地,一阵清新怡人的花草香伴随着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192个净化单元池蓄满清水,紧密相连,仿佛一块块晶莹的“稻田”,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田园画卷。每块“稻田”中,有芦苇、水葱在火山岩和砾石中扎根,通过微生物不断地净化分解来自第一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第三排水沟来水里的氮、磷和COD等物质。

净化过的水体逐渐清澈,缓缓流入星海湖表流湿地,对星海湖进行补水,让再生水变废为宝,成为星海湖补水的“主力军”,为湿地的大片红柳、鸢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引得灰鹤、白鹭、水鸭等纷纷安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整改,星海湖补水水质提升工程如今已经实现了星海湖全域水体循环,水面面积核减了 50%左右,年均耗水量核减 30%,结束了使用黄河水补水的历史。等到包银高铁建成通车、跨越星海湖面疾驰而过时,人们从车窗就能欣赏到天蓝水清地绿的自然生态美景。

位于宁夏最北端的石嘴山市通过节水优先、系统谋划、污染治理、中水回用的治水思路,初步构建成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的再生水综合治理“水循环”体系, 守好黄河流经宁夏的最后一道关口。

而在宁夏南端的隆德县,有一条河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让一河清水成为一条特色风景线的美好愿景。

每逢盛夏傍晚,渝河两岸绿树成荫、鸟鸣阵阵,潺潺流水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光芒,附近的居民和游客惬意地坐在岸边休闲纳凉。水清岸绿的美景,如今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当地生态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渝河发源于六盘山西麓,是黄河的三级支流,全长47.1公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早在2015年,随着河岸周边淀粉加工企业的兴起和生活污水的乱排,渝河两岸垃圾堆积、蚊蝇肆虐、河水浑浊、臭气扑鼻,这条“母亲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挂牌督办。2016年,渝河又被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宁夏重点环境问题。

水生态环境改善迫在眉睫,宁夏迅速打响渝河治理攻坚战。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末端治理”的全流域系统治理思路,采取截污治污、疏浚净源、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对渝河流域进行分段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后,昔日的“揪心河”水质状况已大为改观。2018年-2021年,渝河连续四年出境断面水质平均达到Ⅱ类标准。

如果说近年来宁夏不断打响的一场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让一条条水系扮靓了一座座城,那么持续推进的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则坚定地守护着黄河水质。

在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的一个农家小院,美人蕉、月季、蔷薇在农家小院竞相开放,装修风格颇为现代化的客厅干净敞亮,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卫生间贴上了光洁的瓷砖,安装了热水器、洗手台和马桶,村民不再为如厕和生活污水处理而闹心了。

村民如厕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得益于中宁县“智慧”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村民新居建设过程中,下水管网便已统一连接带有感应器的大型集污池,通过宁夏农村改厕及污水处理运营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就能及时、精准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如今,鸣沙镇的“智慧”治水模式已向中卫全市推广,并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覆盖面。根据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计划,宁夏已投资8.54亿余元,在全自治区17个县区实施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覆盖农村人口5.68万户。

同时,宁夏统筹饮用水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全面开展人工湿地绩效评估,大力实施黄河支流、重点湖库、排水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排查整治入河(湖、沟)排污口441个,国控断面劣Ⅴ类水体稳定清零,全自治区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继续保持Ⅱ类进Ⅱ类出,20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0%,11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81.8%,全面完成国家考核目标任务。

守望“父亲山”,抚平“疮痍”焕生机

宁夏境内,贺兰山、罗山和六盘山由北至南一路纵贯,成为天然的生态坐标。贺兰山以父亲般伟岸的身躯,为宁夏抵挡着凛冽寒风和漫天黄沙,构筑起我国西北、华北生态安全屏障。

曾经,“靠山吃山”的传统和粗放的发展方式,让贺兰山遭遇大规模无序开采,巍峨连绵的山体遍布伤痕。2017年,宁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浴火重生的魄力,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经过五年的综合治理修复,震耳欲聋的机器轰响停止了,清幽的山间,鸣虫鸟兽重新奏响清脆优美的乐章;因无序开采留下的“疮痍”慢慢被抚平,点点新绿、簇簇花蕾沿山铺开……“父亲山”再度焕发生机。

坐落于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镇,曾是太西煤的主要加工基地之一。鼎盛时期,这里每天过往的大型运输车辆超过3000辆,千余家煤炭加工企业聚集在周边,不计其数的烟囱夜以继日地排放着黑烟。

历经设备拆除、采坑回填、削坡降级、平整覆土、植被复绿等措施后,煤灰漫天的景象一去不返,人工栽植的20余万株各类乔木、50余万株灌木和撒播的6000亩草籽,让这处贺兰山最深的伤口,以回归自然的方式休养生息。

“以前拉煤的大货车排着长队,一刮风漫天黑乎乎一片,现在这里大变样,山绿了、风清了,连空气都感觉很香甜。”专程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大磴沟游览的王女士,站在修复整治后数十米高的煤渣山顶,巍峨雄浑的贺兰山以及四周经过生态治理修复的苍翠景色让她不禁感叹,黑乎乎的煤渣山竟然变成了充满怀旧色彩的工业旅游景点。“父亲山”的肌体在持续修复中,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父亲山”的“康复”,一幅春日踏青看花、盛夏休闲避暑、金秋观光采摘、冬季赏雪观景的贺兰山四季画卷正徐徐展开,成为百姓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生态美景。

“春去秋来无盛夏”是形容六盘山夏季的清凉。如今的六盘山不仅是避暑胜地、绿色氧吧,也是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日常打卡地。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位于六盘山区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榜上有名,成为宁夏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县。

可谁能想到,泾源县六盘山镇的三关口矿区,石灰岩储量巨大,长期的无序开采,也曾让这里成为六盘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彼时,村庄被大大小小的石灰窑、采矿企业、水泥厂等环绕,机械轰鸣、扬尘漫天。2017年以来,经过“绿盾行动”,持续重拳治污、狠抓修复,清理拆除违规设施29处,整治环境突出问题74个,生态修复面积千余亩。2019年年底,完成六盘山水泥厂和长征水泥厂搬迁拆除,三关口矿区企业全部清零。

随着无序开采被叫停和系统“疗法”的精准修复,六盘山这座黄土高原“水塔”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并日益得到提升,草木变得郁郁葱葱,河水变为汩汩清流。环境的巨大改善,引来游客纷纷点赞。

同样,作为宁夏中部的绿色生态屏障,“荒漠翡翠”罗山用伟岸的身躯有效地阻滞着毛乌素沙漠南侵,呵护着宁夏各族群众。

自2017年以来,宁夏组织开展并持续推动“绿盾”自然保护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罗山自然保护区内38座风电机组拆除列入整治范围。风电机组拆除后,严格实施生态植被恢复方案,柠条、冰草、棉蓬、蜀葵等植物在风电机座旧址上扎根。在罗山山脚下长大的护林员吴明杰亲眼见证了生态恢复的成效,“罗山的生态环境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植被也长得一年比一年好。”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宁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由2016年的46.08上升到2020年度的47.82。其中,“三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明显提高。2021年起,宁夏持续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巩固提升“三山”生态功能。

本版图文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供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