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实现“双碳”目标愿景 央企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首钢园变身为冬奥赛场看工业遗产创新利用
界首依托循环经济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探索
完善市场机制为碳减排提供动力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农业减排增汇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首钢园变身为冬奥赛场看工业遗产创新利用

 

宋秉懋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的《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依托价值突出、内涵丰厚的重点工业遗产,开展工业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

老矿区、老设备、旧厂房等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见证了国家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浓缩了的中国制造奋斗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工业遗产如何通过改造再利用延续生命、焕发新生机,如何更好地与城市文化、都市生活有机结合,成为时代的考题。

在北京,首钢园被精心设计后,建设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配套服务设施,实现了工业遗产和赛场的有效转化和完美结合,变身首都冰雪休闲新地标。这无疑是“两山”理论下工业遗产创新实践的典范。

首钢,曾经是北京市钢铁产业的代名词,在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首钢的繁华背后,“污染大户”的标签也久久挥之不去。从建设到搬迁,从发展到转型,首钢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完美诠释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

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新中国成立后,为快速推进工业化,在“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以钢为纲”等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首钢大规模扩建,陆续新上了三号高炉、三号焦炉、烧结厂、特殊钢厂、侧吹小转炉、氧气吹炼大转炉等项目,逐渐成为集炼钢、炼铁、开坯、轧钢于一体的综合钢铁基地。到20世纪90年代,首钢产量已经猛增至800万吨,位于全国钢铁行业之首,工业产值急剧攀升,工业化进程明显加速,首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86平方公里范围内,首钢的粉尘排放量一度达到了每年每平方公里34吨,厂区粉尘浓度是市区的29倍。北京市实现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沉重的环境负担。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随着首钢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用水多、占地多、运输量大、噪声扰民、“三废”排放量大及万元产值耗能高等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显现。重工业生产与首都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首钢的发展进程。首钢在改革开放后为了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积极提高自动化水平,扩大炼钢和型材等先进产能,在生态环境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首钢在北京地区的工业生产利润占北京市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生产规模也退居全国第三到第四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单一追求工业总量的旧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首钢积极适应首都新时代下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结构转型。2005年,首钢开始了逐步关停钢铁生产线并全部外迁的工作。截至2010年12月,首钢主厂区内炼铁厂、焦化厂、第二炼钢厂等10个单位安全完成了停产工作,钢花四溅从此成为了历史。

笔者日前前往首钢园探访,发现这座植根在北京城市记忆深处的老钢铁工业园已化身“网红”打卡地:炼铁原料区变成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化作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更远处,滑雪大跳台巍然矗立,景观步道交错纵横,引得往来游人纷纷驻足拍照。首钢工业园区正成为打造工业之美、冬奥之美的绿色生态区和城市新地标。

百年首钢应祖国的工业化发展而生,以钢铁奇迹铸就金山银山,又紧跟时代潮流,以关停搬迁的壮举助力产业升级,也将自己的辉煌历史融入到了绿水青山的新型生态经济模式当中。首钢以自身变迁启示我们,拥抱绿水青山才能拥有金山银山。唯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生态经济模式,才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大计。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