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文化
3上一版
 
红嘴山
新书推荐
红楼遗韵现香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楼遗韵现香林

 

◆贺震

对香林寺沟,我再熟悉不过了。女儿当年就读于香林寺旁的宇花小学时,我时常跨过香林寺沟接送女儿,现在仍然居住在附近。

香林寺沟河道上通玄武湖,北起佛心桥37号,南至珠江路,下接玉带河、内秦淮河北段,全长约800米,河道宽4至6米。明初时,南端直通皇城城壕,现在直抵明故宫遗址公园。

香林寺沟系因香林寺而得名。据载,清朝时,香林寺的香火达到鼎盛,一度与鸡鸣寺、古林寺比肩,并称“金陵三大寺”。并且,香林寺与曹雪芹的家族有密切关系,曾是曹家的家庙,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铁槛寺的原型就是香林寺。如今,香林寺早已失却当年的风光,只有仅存的大殿依稀透露着历史的印迹。1992年,香林寺被南京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作为一张珍贵的历史文化名片,香林寺沟一度被淹没在杂乱的建筑和脏乱的环境里,被蒙上厚厚的灰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知青返城无处居住,遂在香林寺沟两侧临水而居,搭起了简易房。久而久之,两岸棚户区面积竟达约4万平方米。狭窄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杂物严重阻碍着交通。垃圾、污水直排入河,沟底黑得犹如墨汁,连根水草也长不起来,更别说鱼虾。

到上世纪末,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香林寺沟成为南京城问题最严重的黑臭河道之一。居住那里的居民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搬离,外人则鲜有涉足。我虽有散步的习惯,但自从女儿小学毕业后,也没有再踏足香林寺沟一带。

对香林寺沟糟糕的水环境,玄武区政府并没有视若无睹,也曾进行过整治,但因周边棚户密集,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居民生活习惯很难改变,再加上上游来水不足,往往水质好转没多久,河道便又重返黑臭。

时间的脚步迈进2018年,党中央统一部署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打响,国务院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同年,香林寺沟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南京市政府立项。2019年,市建委将香林寺沟整治列为A类项目,由玄武区政府组织实施,区政府投资12.3亿余元,启动香林寺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棚户区搬迁改造、清淤疏浚、管网摸排、控源截污、岸坡修整、水草补植、沿河岸线整治、老旧建筑立面和道路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打下来,香林寺沟的水变清了,流动起来了。为确保水质不返黑,玄武区城建集团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精心打造雨水花园生态景观,依托物联网技术,在景观下方布设传感器,对运行信息进行全天候监测,为后期养护提供科学指导。

拭去历史的尘埃,擦亮文化名片。为了使香林寺沟重现“红楼遗韵”,玄武区政府充分挖掘运用香林历史、红楼故事,以“香”字九叠篆体而设计的logo贯穿全线,以下沉式亲水步道呼应曹家沿河前往家庙拜祭的佚事,以跨河栈桥、复古凉亭和石墩石柱演绎往昔风情,让岸线景观浸润文化味,让河道成为一条重现历史的文化水轴。

经过两年多奋战,香林寺沟从昔日的“城市伤疤”蝶变为“香林寺城市公园”。2021年底,河道沿线施工的绿幕围挡拆除,全新面貌让人惊艳。

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知悉香林寺沟棚户区再现香林秀景的消息,我不禁怦然心动。一日晚饭后,我不顾隆冬的严寒,拉上老伴前去散步。只见昔日的棚户区变成了景观绿地,狭长的河道和道路被拓宽。岸边的老树还保留着当年的风采,新栽的绿植已现盎然生机。靠近珠江路新建的香林广场上,结香、桂花、腊梅等花香植物,樱花、银杏、乌桕等彩色树木错落有致,好一张传承香林文化、展现金陵古韵的全新名片。

尽管天气寒冷,但在两岸新建的游园小广场、滨水步道,我们仍遇到不少散步的市民,以及在广场休憩的老人。其中不少还是前些年搬离那里的居民,有的一边漫步一边赞叹着:“和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更新。城市更新该怎么搞?香林寺沟的重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老城更新,该升级的是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该留住的是人文底蕴和集体记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