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解决管网混错接问题打通“毛细血管”
立足“巧”字,助力经济红环境稳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考虑“三个协同”
切实完善“两小时削高值”工作机制
节能降耗从我做起
送达公告
推广适用生态环境禁止令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实完善“两小时削高值”工作机制

 

◆李春元

为了促使一些区域时常出现的污染高值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出台了“两小时削高值”提醒、通报、考核工作办法。

当个别地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出现高于周边城市、乡镇、工业园区的情况时,上级主管部门会通过相关指挥平台及时向相关地方推送、指出高值污染因子和强度,并要求在两小时内反馈对相关污染高值现场核实情况、产生污染高值的原因和所采取的削减高值工作举措,督导高值问题尽快解决。同时,将各地反馈高值削减工作情况,列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阶段或年度的一项讲评考核指标。

这一举措的实施,从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层面看,有利于逐级建立完善24小时值班值守机制。从污染问题整改层面看,有利于推进相关污染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交办、及时核查、及时整改,推促生态环境管理实现常态化、精细化、闭环化。从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应急管控层面看,迅速、及时削减部分区域污染高值,可有效减轻区域重污染团的形成,实现削峰减频目的。

应该说,“两小时削高值”工作机制,是精准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但在个别地方却出现了不同看法和声音。有的人认为,“两小时削高值”在很多情况之下难以百分百实现,通报甚至批评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有形式主义之嫌。

为什么在多数地方获得认可的“两小时削高值”工作机制,却在个别地方具体实施中出现杂音?笔者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有的地方在落实“两小时削高值”机制中,强调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反馈情况。超一分钟也要通报批评,白天晚上一个样。对具体问题的处置过程、所需时间、实际情况缺乏周全考虑和充分理解。二是个别地方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常与应急一个样、问题轻与重一个样等现象。三是有的地方已经发现时间要求严苛可能引发在反馈情况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但仍没有及时修正相关工作机制。

笔者认为,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持续向高质量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需要充分认清精准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清工作举措、机制、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做好调查研究,以守正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和修正各项改革举措、调度机制、工作方式,确保良好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当前,健全完善“两小时削高值”工作机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根据污染问题轻重、白天晚上等不同情况,柔性确定反馈时间节点,给一线调查核实相关情况以充足的时间保障。充分考虑污染团始发地和被传输地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现代科学监测设备提供的数据依据,实事求是作出研判、通报、讲评和考核。

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使率先达标地方充分享受到率先治污达标的优越性,增强“污染不从我这起、传输过来不增值”的工作积极性。让污染治理滞后的区域激发出更强烈的治污动能和活力,倒逼其加快污染治理步伐。如遇持续连日的不利气象条件,不能两小时削减高值,要积极应对,及时安排好下一轮污染过程的防控。彰显机制公平、考核公平。

在落实“两小时削高值”等相关精准治理机制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通盘考量不同意见和看法,认真研究、积极采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办法,推进“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目标高质量全面完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