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南通万亿GDP城市的经济环境双轮驱动实践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2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通万亿GDP城市的经济环境双轮驱动实践

南通市狼山风景区
生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现场
治理后的滨江五山片区
南通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开展队伍集训
南通市生态环境执法技能竞赛颁奖现场
 

◆李婷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GDP总值突破1.1亿万元,增速位居全国24座万亿元城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2亿元,是近5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单位GDP能耗在江苏省最低,水质国考断面改善幅度位居江苏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江苏省最高……

南通市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狠抓制度创新、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自觉把生态环保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赢。

狠抓制度创新,为绿色发展筑牢生态环境根基

如今的南通市,“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

正逢其时、正应其势。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通市提出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滨江临海的地理位置和更深层次对接上海市以及在更宽领域融入苏南的区位优势,与时代机遇、目标定位热情相拥,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共同启程、一路同行。

南通市以一域服务全局意识,将资源环境底线和政策标准精准嵌入“三线一单”的管控单元,2021年《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全市共划定420个环境管控单元,进一步明确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将资源环境底线和标准精准嵌入管控单元,积极引导重点行业产业优化布局,严控新项目准入,从严把好园区开发、企业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口,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的“两高”项目,依法不予审批。南通市生态环境部门勇当绿色发展的“守门员”,针对纺织印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船舶海工、造纸、非金属制品、化工、电力与热力供应等八大重点行业,率先在江苏省出台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意见,对不同行业提出个性化绿色发展目标。逐一明确新(改、扩)建项目的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要求,以及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污染物排放强度限值等量化指标,对老企业用绿色发展指标倒逼企业提档升级,给两年时间提标改造,达不到要求的在2023年全面关停搬迁;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提升八大行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名为限值,实为盘活。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常安纺织园为例,园区全面建设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设施,建成水质自动站1座、大气自动站两座、微型监测站3个、恶臭电子鼻5套,已投产的22家企业废水、雨水、VOC在线监测设施实现全覆盖;园区生态环境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能针对22家企业用地、能耗、水耗、产能、产值等各类基础数据,在线环境监测数据及各类园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实施在线分析及提示预警,用科技力量为限值限量提供完备的数据保障。园区采取创新限值限量管理制度:一方面采用废水总量“集中收储、动态管理”模式,由园区统一回购企业排污权,再由企业租赁使用,这样限量管控形成的富余排污权由园区统一收储,支持优质项目发展,从而倒逼企业主动升级废水治理设施,并提升中水回用率;另一方面将“限值限量”和绿色金融服务紧密结合,搭建银政企服务平台,推广环保贷、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服务。园区2020年完成了南通市首例排污权抵押登记,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为265万元。2021年累计服务7家企业,合计贷款金额7165万元,不用任何厂房、技术、股权等进行抵押,单凭排污权就能去银行贷款融资,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目前,南通市19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含化工园区)已全部参与限值限量管理,并在江苏省率先完成实施方案技术评估,对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控体系形成长期稳定支撑。

南通市始终坚持绿色集约发展,描绘“双碳”时代“绿色底色”。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产业布局的全过程,摆脱“求大求重”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强化结果应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聚力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五大重点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单个集群均超千亿元。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更高起点提升化工园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环境保护不搞“一刀切”,在不突破经济安全运行底线的前提下,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因势利导,分类施治,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南通市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通过降污、减排,实现行业提质、增效,通过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落实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细则,引导资源要素向高产出、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主动做好向上沟通对接,依托江苏省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对南通市纳入省重大工业项目进行月度跟踪,市县联动加强对土地、能耗、环境容量、产能指标等要素的协调保障。最大限度获得江苏省对沿海钢铁石化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的支持,全力推进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南通段)等重点项目环评报批;持续推进全市各级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省级以上园区区域环评全覆盖。今年确保新开工超亿元工业项目不少于350个、超10亿元工业项目不少于120个。

以南通市“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当好环保“店小二”,厚植营商沃土,建立审批、监管、执法、帮扶“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多维度联动工作机制。在把好项目准入关口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举措,对新、改、扩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缩短环评审批时限;探索建立全市总量调蓄池,优先支持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在新项目审批环节,重构审批流程,切实做到减程序、减时间。通过主动上门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协调多部门解决问题,提高为民办事的成效。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突出执法、帮扶有机结合,保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深化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南通市人民政府工作会商机制,办好民营企业环保服务站、企业环保接待日等活动,强化定向帮扶指导,指导做好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大力度推进“绿岛”建设,所谓“绿岛”就是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积蓄高质发展动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经营的“双赢”。南通海安市推进金属表面处理产业耦合,建成由36条金属表面处理生产线共享的“绿岛”项目,关停散落在外的14家金属表面处理企业,严控污染分散和环境风险。实行废水集中治理、废气集中监控、废渣集中管控,配套专业涉重废水处理项目,年削减COD102.4吨、氨氮20.53吨、总磷1.97吨、总铬0.0145吨、六价铬0.07吨、总镍0.6吨。南通经济开发区积极试点小微企业危废转移“绿岛”建设,年均节省小微企业自建危废仓库费用约20万元/家。企业共享共用,分摊治理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实现规模化生产,污染物减排,治污成本大幅降低,污染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南通市按照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原则,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和优化绿色发展结构体系,加强废盐、垃圾焚烧飞灰、大宗工业固废等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深化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实现小量危废收集种类和收集区域全覆盖。扎实推进纺织印染、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加快落后低效产能淘汰,对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生态环境局会同发改、工信部门严控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强化“双控”,从严规划布局建设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稳步提高终端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推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节能环保装备、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力争“十四五”末全市绿色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为江苏省打造节能环保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南通力量”。

提升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凝聚绿色动力

根据江苏省、南通市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南通市以“一枢纽五城市”为主攻方向,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标杆城市、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的要求,生态环境领域必须有与此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及水平,南通市正将部署转为行动,将行动变为成效。

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及水平,完善治理体系,南通市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施治、科技治污,形成遍布镇街、园区的监控、分析、预警监管网络,水、气、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出台《南通市入江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截至2月,南通市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86.05%、62.87%,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刚性管控,启动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和“生物脸谱”。严格落实断面长制、河长制、湾(滩)长制,围绕城市和农村两大战场,咬定目标全力攻坚,多措并举推动重点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

全面完成VOCs清洁原料替代、活性炭吸附设施企业整治等重点任务,制订实施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补贴和限行方案,常态化开展“以克论净”考核,落实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面梳理重污染天气和空气环境质量异常预警应急管控清单,确保管控清单中涉气企业全覆盖;健全豁免企业动态调整机制,将弄虚作假、超标排放的企业及时移出。

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源头预防行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严格用地监管,将土壤环境审查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必经程序,严控污染地块周边土地开发和使用时序,以市区老工业用地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长期监测、工程性管控等措施,逐步减少污染地块存量。全面推行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对重点源单位严格规范管理,一般源单位及特殊行业在收集、贮存、申报环节简化管理,预计到今年底前建成较为完善的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犁铧翻起了新泥,播种在希望田野。不负春光,放眼江海大地,农村进入春耕时节;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工地上机器轰鸣,各行各业为南通市高质量发展奋斗。

创新实干、万众一心的南通生态环保人,正奋战在一条条河流沟渠、一处处企业车间、一个个田埂地头,他们锚定目标定位,擦亮城市生态环境名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守环保初心,弘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奋力攻坚克难,为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力量。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