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绿”中相融
成都走出移动源治污特色之路
图片新闻
兴化国考水质断面义务监督员上岗
水岸同治,让千岛湖秀水更“纯粹”
广西推广“南阳实践”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绿”中相融
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
 

◆本报记者 张黎

“中三角这条‘金腰带’熠熠生辉,崛起在即。”在北京高校工作的湖北人肖勇兴奋地在朋友圈中转发着这条重磅信息,和许多湖北人一样,他对家乡的未来满怀希冀。大家的期盼与憧憬来源于3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的一则通知。通知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印发。

这意味着,作为中部地区实力强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和增长极,长江中游各省市将迎来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如何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联防联治,又该怎样协同发力?

区域一盘棋:“圈中有圈,圈圈互动”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被写入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语句”。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涵盖湖北、湖南、江西3省31个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约9.4%,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约9.3%。

在此次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在这样清晰的目标定位下,三地的携手前行无疑将驶入“快车道”。

根据《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三核”指三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圈”指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

不久前,“长株潭都市圈”在中部地区率先获批。与其同步推进的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初见成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南昌都市圈加速发展,省会城市合作及毗邻地区合作持续加强。

“圈中有圈,圈圈互动。”这样生动的比喻,来自湖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赵应云的表述。在他看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次级都市圈综合功能的提升。

强化都市圈带动作用,加强城市间合作,《实施方案》因此强调,要充分发挥湖北、湖南、江西3省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蓝图近在眼前: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基本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强化长江治污,合力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奔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断明晰。

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实施方案》同样予以阐述。“长江协同保护与环境共治取得决定性进展,协同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生态共保环境共治,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湖北人、江西人过年时都爱吃一道菜——藜蒿炒腊肉,而藜蒿,在两地都有种植。”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谈及,“在江西,藜蒿是鄱阳湖边上生长的一种野草。而鄱阳湖,正是长江干流上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同饮一江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化,是城市群必须共答的一道题。”

记者留意到,《实施方案》中,专门就“协同推进长江水环境治理”做出详细指示。提出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强化“三磷”污染治理,加强长江干流湖南湖北段总磷污染防治;加强沿江城市船舶污染联防联控,完善城乡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

齐心协力强化长江治污,区域内各省市形成共识、摩拳擦掌。

以湖北为例,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完善长江流域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共治能力。“深化与湖南、江西等省的合作交流,协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水污染治理,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吕文艳说。

湖南两会代表团则建议三省建立区域联动、分工协作、成果共享的长江及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建立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指导和支持建立洞庭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联防联控,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

从共进到共享、从“相加”到“相融”,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的三省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离不开联防联控。

在《实施方案》中,对这一重要部署明确写道,要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旧车船。严控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同时,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完善大气污染、危险废物等领域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

加速区域协同、共享民生福祉。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21年于武汉召开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曾表态,将建立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持续加大力度打击危险废物跨省转移、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协同管理,加强省际交界地带管控合作。

记者注意到,也是在这场座谈会上,“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揭牌成立,这预示着三省省际协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合作联系、协同共治会更为紧密。

“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化,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开创新局面,这都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要立足发展基础、紧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在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承担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实施方案》中的表述对区域发展寄予厚望,可以预见的是,绿色,将成为这里最亮眼的底色。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