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哪些行为会让环评失信计分?
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环保任务清单
陕西打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
北京副中心减运沟治理项目汛前完成施工
图片新闻
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哪些行为会让环评失信计分?
地址不对、联系方式不真实等,都会影响单位和个人的环境信用水平
 

◆本报见习记者温笑寒

最近在环评圈,山东秦皇岛集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皇岛集汇)“名声大振”。这家看似普普通通的地方环境公司,能够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直接原因便是日前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一则通报。

通报指出,秦皇岛集汇因未及时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以下简称信用平台)上更新住所信息,导致实际办公地址与信用平台住址不符,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其失信计分2分。

“2分”到底多不多?

5月11日,记者登录信用平台,搜索秦皇岛集汇的相关内容时发现,目前平台上已经对秦皇岛集汇失信计分2分。2分,看似一星半点,实则影响不小。

2019年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以下简称为信用管理对象)实施失信行为记分制度。

按照规定,信用管理对象在时长一年的记分周期中,若累计失信记分达10分,会在后续两个记分周期内进入平台重点监督检查名单,若达20分则进入平台限期整改名单。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的每一次失信计分,都意味着离接受信用惩戒更近一步。那么,问题来了,像住所信息更新不及时这样的错误,其失信计分计作2分,这样的分值确定合适吗?

平台信息准确作为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也是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体现相关人员诚信意识的前端环节。记者查阅《监督管理办法》发现,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信用平台变更。

而从分值的角度来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失信行为记分办法(试行)》中,对各种失信行为的扣分标准有着明确规定。

相较于失信计分动辄20分、10分、5分、4分、3分的各档,住所信息更新不及时的失信计分2分是计分中最少一档,而这正是与其造成的危害程度较小密切相关。

手机号不对也可能失信

事实上,最近几个月,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对信用平台上诚信档案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企业进行了密集性处罚。

记者在信用平台上,对归类为“未按照《监督管理办法》和《公开管理规定》在信用平台及时变更本单位相关情况信息,或者提交的本单位及其编制人员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的失信行为进行检索发现,2月以来全国相关问题失信计分决定书已经有40多份。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启动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对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排查,严厉查处诚信档案造假和环评工程师“挂靠”等违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明确了一系列整治重点。与住所更新不及时类似,这些失信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同样也会导致单位失信计分:

环评单位在信用平台提交的单位组织形式、出资人和举办单位、设立材料、住所等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环评单位在信用平台提交的本单位联系方式不真实的;环评工程师在信用平台提交的本人联系方式不真实的。

举办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真实,这些要求本不算难。但从实际执法结果来看,包括秦皇岛集汇在内的一些环评单位、环评工程师却因此“摔跤”,被失信计分,影响单位或个人的环境信用水平,实属“因小失大”。

日渐扎紧的环境信用篱笆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指出,要完善生态环保信用制度,全面实施环保、水土保持等领域信用评价,并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共享运用。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整治行动通过解决诚信档案中存在的信息不真实等突出问题,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有力确保了环评制度公信力。

近年来,对环评单位和环评人员的信用监管已然空前加强。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已有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而在“十四五”期间,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是环评工作的重点。

《“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强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等从业人员动态监管,对违法违规环评单位和人员开展清理整顿,强化典型案例曝光和正面宣传引导,鼓励加强行业自律和能力建设。

同时,全面实施“一处失信、全国受限”的跨地区环评失信联动监管机制,将环评与排污许可违法等信息纳入国家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并及时依法公开。

两个月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1年下半年环评信用管理情况。半年间,全国共有7734家单位和49926人纳入环评信用管理,其中800家单位和901人因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过程中发生失信行为,被生态环境部门予以失信记分。

在信用体系的篱笆日渐扎紧的当下,如何悉心呵护自己的信用,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