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科技创新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科学规划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
大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赋能
推动“三个转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补齐碳排放数据监管短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三个转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 雷金松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按照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通过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美丽丽水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示范性有了全面提升。

一是坚持系统治理,推动从“天生丽质”向“治理提质”转变。在治理手段上,注重数字赋能。开展全域生态环境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物联感知+基层治理,逐步建成了“天眼+地眼+人眼”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数字化生态地图覆盖全域。

在治理力度上,坚持底线思维。对企业监管由事后处罚“打板子”变为事前服务“拉绳子”。开设“丽水生态环境大学堂”,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对涉污企业进行环保知识大培训,编印发放了《环保管理应知应会手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推动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整改,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在治理成果上,突出先行示范。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所有县(市、区)均达到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标准。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现全覆盖,2016—2020年连续5年荣获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高质量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推行工业企业进退场“验地、验水”。积极推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建设,成功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从“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近五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3倍,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2.7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8.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4.2%。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以“丽水山耕”为代表的“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带动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丽水山泉”瓶装水作为丽水水经济发展首款产品成功推出。

推动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完成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切入点,出台了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建立了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破解“绿水青山”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问题。创新推出“生态贷”“两山贷”金融产品,全市生态权属线上交易累计5688宗,交易金额9.05亿元。GEP与GDP之间转化效率较快增长。

推动绿色低碳共富。启动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研发森林经营碳汇普惠方法学,完成市域林业碳汇潜力调查。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推动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以及森林碳汇交易,累计开展8笔大型活动碳中和交易,共抵消847.58吨碳排放量。谋划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以碳排放强度指标为依据,规范丽水市投资负面清单,推动气候投融资促进形成减排贡献。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从“产品直供”向“模式提供”转变。先后编制发布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开展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构建生态治理体系新模式。推动生态治理从污染物总量控制向环境风险控制转变,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试点,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及制定地方标准基础上,去年发布了首个康养指数(HPI),将保障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环境管理。开展生态信用体系建设,从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绿色生活、生态文化、社会监督等5个维度,开展分级评定,并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构建生态制度保障新模式。编制出台《新时代高水平建设美丽丽水规划纲要(2020—2035年)》《关于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质量建设美丽丽水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