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家企业向督察组告状,带来哪些启示?
移走七棵柳树为何闹出这么大动静?
数字化和绿色化双转型是科技发展的主线
公民绿色低碳行为如何养成?
走好污泥资源化利用之路
小小一根绳子引发的思考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走七棵柳树为何闹出这么大动静?

 

◆江虹霖

近日,浙江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一事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表示,桃红柳绿是西湖的标配,如今被换成了月季,感觉“变味儿了”,内心无法接受。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随后回应称,“涉事”柳树有7棵,柳树老化、空洞、“驼背”和倾斜现象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故进行迁移。5月13日凌晨,有记者发现7棵柳树已被连夜栽回。西湖景区表示,将调查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的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并追责。

为什么移走7棵柳树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对于西湖来说,柳树并不只是点缀,而是西湖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处早莺争暖树”“拂堤杨柳醉春烟”……西湖之畔,杨柳依依,共同构筑了百姓记忆里对烟雨江南的想象,这是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符号和形象,是中国式浪漫的生动表达。也正是具有了这样的人文内涵,杭州西湖才得以申遗成功。如网友所说,西湖的一草一木,都是文化的承载,是老百姓的共同记忆,既然是遗产,怎么能说动就动?

事实上,因城市建设问题惹“众怒”之事并非孤例。去年12月,广东广州10名官员就因“砍树事件”被问责。通报指出,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严重损毁了一批大树老树,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是典型的破坏性“建设”行为。

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醒城市管理者,决策需谨慎。所谓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决策者要自觉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公,城里的一花一草都是“自家孩子”。不是不能动,而是要商量着办,不能连声招呼都不打,一拍脑袋做决定。要结合本地群众意志与愿望,尊重群众诉求,建立与群众沟通的有效渠道,强化审批和流程公示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公共事务处理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市景观与当地百姓之间的情感联结极为深厚,对这样的景观进行升级、改造,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都要有人情味。此次杭州西湖因迁移柳树引发舆论后,官方不回避问题,及时回应,处理问题的效率和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杭州西湖景区回应称:“西湖的柳树对我们景区而言,每一棵都是宝贝……我们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可能无法一下子有‘杨柳依依’的景观效果,希望大家给柳树一定的生长时间。”措辞恳切,合理合情,网友纷纷点赞,表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是那个温暖的杭州。但这样有温度的沟通如果发生在决策之前,是不是更妥当?

城市景观建设不仅要问计于民,还要问计于历史,问计于文化。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安徽的皖南古村落……这些风景打着历史的烙印,见证着这方土地的风土变迁,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彰显着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魅力。在对这些景观改造、升级时,要以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为基,不能张冠李戴,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做出既能凸显地域特色文化又契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决策。

网友们说:“柳树回来了,我也放心了。”希望城市景观建设中再遇类似问题,能让人真的放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