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为何要做?怎么做?
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抓实督察整改?
当好淮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为何要做?怎么做?

赵小鹭
王颖
 

本报记者 宋杨

在日前举办的“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机制”圆桌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美国环保协会(EDF)共同提出,应建立基于碳市场的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制度。

为什么要推动企业开展气候信息披露?碳市场与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互相促进?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环保协会全球气候总监赵小鹭、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项目主管王颖。

从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投资的角度来看,要想更好服务“双碳”目标,为重点行业企业低碳转型和气候友好项目提供支持,离不开企业气候信息披露。

中国环境报:为什么要开展企业气候信息披露?

王颖: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成为公众、企业、政府,甚至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投资的角度来看,要想更好服务“双碳”目标,为重点行业企业低碳转型和气候友好项目提供支持,首先要开展气候相关风险和收益的综合评判,而这离不开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并且,通过气候信息披露提供的翔实碳排放数据,能够为区域制定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参考,评估行业在国家减排目标约束下所做出的贡献。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可以更好地评估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风险与机遇,从而制定低碳转型战略。同时,可以满足消费者、投资方与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通过展示自身碳减排的努力,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获得更多的绿色资金支持。

中国环境报:我国气候信息披露工作的现状如何?

王颖:我国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还未搭建起来,正处在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重点排放行业,未来工作的方向是有的,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平台去明确数据如何披露以及数据在哪里披露等问题。

现在有的是在年报里披露,有的是在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里,或者ESG(公司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里,而且披露的格式和方法学也不统一。此外,由于是企业自愿披露,缺乏政府或者强有力第三方的背书,其数据质量也难以保证。

高质量的气候信息披露,可以为碳市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使政策的落地实施更有针对性。

中国环境报: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基于碳市场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建议?

王颖:我们认为高质量的气候信息披露,必须要有一致性、连贯性和可比性,还要保证可信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上线后,重点排放单位需要按《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定期在全国碳市场数据报送平台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随着碳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除电力行业外的其他重点排放行业如钢铁、有色、水泥等,都将被纳入,相关企业的排放数据也都会汇总到上述平台。

碳市场中这种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报送时点、统一的方法学以及格式要求,对确保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降低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种统一的方法学,对于后续依托企业披露数据,开展气候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也有重要意义。

赵小鹭: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相关主管部门2013—2015年制定并发布了八大行业24个温室气体数据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并开始了针对超过7000家重点排放行业企业的数据收集。截至目前,主管部门已经稳定获取了上述企业8年的历史数据,也在数据报送和核算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在碳排放自然达峰前就设立了自己的“双碳”目标,碳市场是我国最早的、真正落地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工具。我国正在通过碳市场推动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的核算和减排,进而搭建系统全面的数据统计体系。我们认为,碳市场数据体系的建立,是后续全国气候信息披露体系搭建的基础。

中国环境报:做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对于碳市场的稳定、活跃运行,能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王颖:在气候信息披露的要求下,企业需要开展排放信息核算、报送及年度报告,这其实也是对自身碳资产的一种管理。而基于这种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析并预判自身配额盈缺情况,提早制定交易和资产管理策略,积极参与到碳市场交易中。这对于碳市场的平稳、活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发现更加明晰的碳价信号。

赵小鹭:随着气候信息披露的逐渐完善,气候相关信息会更加公开透明。企业在制定自身低碳转型战略以及进行碳交易时,就能更加科学、有的放矢,而不是更多靠猜测,碳市场的有效性也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此外,高质量的气候信息披露,也可以为碳市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使政策的落地实施更有针对性,这对于碳市场的稳定运行也很重要。

企业高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披露,以及基于它的风险评估及战略设计,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中国环境报:推动企业基于碳市场披露气候变化信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王颖:《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了重点排放企业需要定期公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但尚未明确具体对外披露的内容、频次和平台。碳市场目前支撑的排放数据披露是基础和起点,未来也需要部分自愿披露作为有效的补充,向市场传递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贡献,而这些都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还存在边界不一致等问题。以电力行业为例,现在碳市场覆盖的范围主要是发电设施的排放,但如果要做气候信息披露,那么企业自身机构运营产生的排放也应计算在内。但碳市场是不包含的。

此外,各监管部门要求的时间披露节点可能也会不一样。比如美国目前是通过证监会来开展上市企业强制气候信息披露工作,规定企业前一年的数据要按照年度财务报告发布的时间节点来公布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但美国当地的碳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数据报送以及信息披露的要求,有可能跟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不一致,存在时间差。

但我认为就现阶段来说,这些还只是细节性的问题。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来说,我们应更多着眼于化石能源如何平稳转型、新能源的替代等。因此,企业高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披露,以及基于它的风险评估及战略设计,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赵小鹭:目前来说,气候变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开展数据统计和核算的专业人士。所以,要尽快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和参与碳交易的能力。此外,也要加强对地方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的能力建设。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组成的“生态圈”。

中国环境报:对于推动构建基于碳市场的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机制,您有哪些建议?

王颖:首先需要搭建系统的整体工作框架。这就涉及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建议尽快成立协调机制,并征求包括学术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

其次,要推进学术研究。构建综合性学术平台,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金融领域学术研究的融合。进行综合模型的搭建,识别我国气候风险评估的挑战,制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和准则。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全国碳市场数据报送平台,进一步扩展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功能,确保我国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气候信息披露和风险评估等主题加强交流。在借鉴有益经验的同时,识别不同监管框架下的差异,进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者对于中国企业信息披露的误读。

第五,加强能力建设。从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多个层面开展能力建设,确保政策的落地。

对于企业来说,在我国“双碳”目标下,尽快披露转型计划,以及碳中和实现计划、路径等,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当前,包括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是非常重视这一点的,相关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及各类投资者会根据企业公布的计划,对比执行的情况,来评估企业的低碳转型力度,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估值。

赵小鹭:碳市场的数据指标非常多,非常严格、科学,因为每1吨碳都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减碳,是通过气候信息披露推动企业高效减排,从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而不是为了得到一个非常精准的排放数据,这是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在后续工作中,要注意避免为了披露而披露的情况。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