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新GEP与EOD联动机制,推动“两山”价值转化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监察执法应把握好三个重点
福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京津冀地区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的必要性及路径优化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胡熠 黎元生

福建省福州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亲自主持编制“3820”战略规划,率先在全国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理念,将生态环境规划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开展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规划设计。

沿着生态市蓝图接续奋斗

多年来,福州遵循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着力打造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推进山水城市生态建设的实践和制度创新。

建设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机融合,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一是优化绿色空间布局。开展“多规合一”,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二是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率先在全省推出具有“山—海—城”特色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模式。创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完善排污权市场交易、抵押贷款和政府储备制度。三是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引导高耗能、高排放产能有序退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积极谋划生态休闲旅游业。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多元共担机制。一是着力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和主导职能,推行“河长日”“河长制”“林长制”“湾滩长制”和“海上环卫”等机制,构建起符合主体功能区划的城市生态建设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二是着力推动政府间责任分工协作体系。明确部门责任,通过多部门协作和区域协同治理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创新开展内河整治,成立水质提升联席会议、碧水攻坚专项巡察等治水机制,形成城区治水大格局。三是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实施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建立健全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严格落实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基本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精准监管格局。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坚定改革定力,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一是健全“综合+专项”制度体系。加强科学立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环境治理责任考核制度。三是健全环境资源公平司法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司法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衔接机制。完善“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探索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四是加强生态环保普法体系。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和国民教育,开展宣传活动,引导人们争做“大自然的守法公民”。

针对福州依山傍海、水旱灾害频发的特点,加强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一是努力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以“山—水—城”格局为骨架和本底,建设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基础体系,既延续福州山水城市的传统自然格局,又增强城市防洪防涝功能。二是全过程构建涉水安全体系。统筹推进治山、治水、治湖和治城有机融合,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开展万里安全水系建设,完善防洪涝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三是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建设生态文化体系,积极推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一是开展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创建。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林业发展、生态文化六大工程,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二是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博物馆等生态文明教育载体功能增强。三是加强文化资源传承保护。深入挖掘昙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寿山石等文化资源内涵,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持续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下一步,福州将持续用好山水资源禀赋,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福州生态市建设的多年持续探索和实践,也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经验与启示。

坚持绿色低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绿色低碳是现代城市活力的象征。要把绿色规划放在城市建设发展的优先位置。明晰城市生态线,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高品质城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要把制度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制度供给,推动细化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生态环保责任,形成清晰的责权利关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城市生态治理,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科学研判和防范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有效衔接,推进城市管理升级。

坚持系统思维,增强城市发展韧性,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法。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遵循城市与区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科学运用系统、集成、综合方法论,打通地上和地下、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治理结构,推动源头治理、系统修复、综合施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坚持价值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要厚植生态文化底蕴,倡导全民自觉行动,谋求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最大公约数,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人民群众共享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作者单位:胡熠,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黎元生,福建师范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