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做伟大时代的故事讲述者
迈向生态文学广阔天地
滴水成海 微光成炬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伟大时代的故事讲述者
——首届“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张倩

“如果大家乘高铁从北京到沈阳,会路过一座叫朝阳的城市。那里出土的花鸟化石证明了,在一亿四千万年前,辽宁就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近年来,因为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回的候鸟也在持续增加。”6月4日,首届“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论坛上,参会的代表嘉宾讲述着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地辽宁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生态环保故事不断破圈的今天,如何提高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总结交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的经验规律,把当代中国的环保故事讲得更加深入人心?论坛上,代表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讲“好故事”增加底气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生动素材。

讲好一个故事,“好”的主角必不可少。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农涛在论坛上讲述了来自辽宁的“鹤爸爸”——赵仕伟的故事。

“宣传好典型,就是最好的讲故事。我们注重发掘宣传生态环保先进典型,通过可触摸、有温度的故事激发共鸣、凝聚共识。‘鹤爸爸’赵仕伟扎根基层30年,成功繁育240余只丹顶鹤。赵仕伟专注丹顶鹤保护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也走进了读者的心。” 农涛说。

与会嘉宾的交流中,“亚洲象”以较高的频率成为中国好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2021年4月,野生亚洲象携带小象走出云南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一路优哉游哉,大象帮小象翻越沟渠,睡眠时把小象保护在中间,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让国外网友大呼可爱与感动。他们不仅惊叹于亚洲大象强烈的“家庭观念”,也纷纷称赞中国的美丽、中国政府保护野生动物的努力以及中国民众的智慧和热情。

谈到这个故事,中国青年报记者张艺深有感触。“2021年6月,我和同事循着亚洲象的行进路线,深入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市、玉溪市等地的相关县区、村落,克服语言、交通、自然环境等困难,历时半个月,蹲点采访了50多名与大象打过交道的村民、监测员、专家等,运用无人机等拍摄手段,获得了大量现场一手资料,掌握了大象与人、大象与地方经济变迁、人与生态等多维度细节,为呈现事件全貌奠定了基础。”

从云南到辽宁,相隔三千公里,一个是候鸟迁徙的“乐园”,一个是野生动物“王国”,再次向人们说明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会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一份底气。

“讲好”中国故事需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随着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议题也频繁进入国际舆论场,如何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也成为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驻外的几年经历,让中国日报记者侯黎强深刻感受到,我国面临的国际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在国外,我看到了一个国际机构仅仅花了一周的时间,就‘编’出一本有关中国象牙消费的报告,指责中国象牙消费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如果你翻开这份报告,就不难发现报告里很多图片中的象牙,其实是古象牙,也就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猛犸象牙,作为专业机构,这些事情其实他们是知道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西方媒体标榜的公平客观平衡的新闻专业主义是多么值得斟酌。”

对此,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李颖也表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讲“事”本身,包括但不限于既成的事实、丰富的数据,还要讲背景、讲过程、讲事件进展中生动的情节,呈现来自中国生态环保完整、丰富的叙事。

“我们讲蓝天的故事就很成功。故事不仅停留在PM2.5下降值等数据上,还将中国在此过程中的决心、经验和思考,一并融汇进去,这样才搭建起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完整框架。”李颖认为,“讲中国生态环保故事,既要突出中国特色,又要聚焦业务领域。一方面,要突出中国特色,这需要我们对国际舆论场中生态环保议题进行分析,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中国特有的,有区别地处理。另一方面,在业务领域中,我们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还需要拓宽‘生态’一词的边界。比如中国人的生态观、生态文化,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加载深沉的文化底蕴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认为,生态环保故事是中国生态观、文明观、人权观、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良好载体,所谓一语化千虑、一事胜万言,故事讲好了,我们国家的形象也将随之更加立体。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认为:“在传播形式上要增强画面感,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故事的能见度。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网红,但美好环境永远是最受公众欢迎的网红。”

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勇看来,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须把准“定盘星”,进一步提升引领性。“要把‘我们想讲的’与‘外国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用外国网民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宣介好、阐释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在全球发展倡议视角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网络国际传播,充分体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气派,持续增强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不断扩大国际社会舆论共识。”

从见证者到记录者再到参与者,解锁更多角色

论坛当天,站上演讲台的代表中,有这样一位女士,身着简单黑衬衣,上台介绍道:“我叫郄建荣,是法治日报的一名记者。准确地说,应该是‘曾经’,因为今年3月我已经退休。”

从1993年淮河污染防治蚌埠现场会,到1999年太湖“零点”行动;从1993年启动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到2004年国务院再次召开淮河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从2017年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史上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到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郄建荣已然是一名记录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发展进程的“老兵”。

“作为一个媒体记者,我不仅见证了生态环境部门在30多年间成功实现了四级跳跃,更幸运的是,有机会用笔记录下了其中的一个个关键时刻。” 郄建荣说。

尽管是首届“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论坛,但是在会场里,不乏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新闻一线的专家型老记者,更不乏勤恳与才华兼备、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年轻记者。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报道领域的新兵,“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也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是从2019年开始接触生态环境新闻工作的,3年来,不论是蓝天保卫战、生态环保项目建设、重大科研攻关、管理监管,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工作,我都有幸作为记者亲历报道过。‘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论坛举办,对我们年轻记者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与前辈和专家交流,对如何选好生态环保故事、写好生态环保故事和传播好生态环保故事深有启发。”

“生态环保领域报道专业性强、政策性强,鲜活生动的故事越来越多。作为青年一代记者,要努力成为知识面广博、问题研究深透、身子沉得下去的‘T字型’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报道做精、做专、做深,进一步提高宣传报道质量水平。”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生态采访室主编刘毅表示。

言语之间,不同代际的碰撞,彰显出讲述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的初心与传承。 见证者有之,记录者有之,但在当天论坛现场,也有一群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的构建者、讲述故事的牵线人。

近几年来,更多关于生态环保的好故事正在被更多人听到,这离不开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例行新闻发布体系的建设。在这其中,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例行发布制度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很多地方在通过新闻发布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新闻发布已经成为生态环境宣传的‘重器’,是讲好故事的重要平台。四川‘全要素’做大发布格局,实现了发布主题由‘一把手’研定、发布主体由多部门参与、发布内容拓展为‘1+3’体系,以及发布成效纳入党政考核。”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洁介绍道。

“近年来,为了让讲的‘故事’公众愿听、易懂、好接受,我们不断分析研判,优化发布方案。当有记者提议以‘在成都能拍到雪山次数逐年增加’来反映空气质量的改善时,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了‘在成都遥望雪山’相关话题,收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再次为展示四川蓝天保卫战成果递上了新名片。” 高洁说。

在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的过程中,更多人正在认领更多元的角色。不论是见证者、记录者,还是参与者、建设者,越来越多的角色让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更加立体、生动。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见证,美丽中国的画卷不断铺展,我们在期待着绿色成为中国生态环保故事鲜明底色的同时,也期待着有更多动人心弦的故事能被娓娓道来,穿越隔阂,消弭分歧,直抵人心。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