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文化
3上一版
 
参与并书写生态文明建设
繁荣生态文学 共建美丽中国
风景眼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繁荣生态文学 共建美丽中国
——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中国生态文学论坛发言摘登(二)
 

文学是所有大地上的事

《十月》杂志副主编 季亚娅

生态文学、自然写作近些年很受关注。可以说,当代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绿色”传统。2021年,《十月》杂志联合贵州“十二背后”国际旅游区,发起首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评选。

奖项设置有3个目的,即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讲好生态文明的当代故事、讲好生态文明的地方故事。这3个故事讲好了,我们就能真正做到践行“两山”理论,以文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大家对于生态文学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它是以自然为中心、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传统生态文学;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更开放多元,赋予更广泛的文化、政治经济学、美学和伦理学视野。

我想,生态命题对于文学的意义,首先在于表现内容和世界观的变化,从“文学是人学”到“文学是所有大地上的事情”。同时,我们更加重视“生态文学”这个词语背后的多重学科视野,和这个多学科视野提供的可能性。

这次生态文学奖的评选,评委会成员包括文学家、生态作家、博物学家、艺术家、建筑学家,充分考虑了生态文学写作的跨界和破圈。我们希望,通过多元且开放的讨论,确立什么是生态文学、什么是优秀的生态文学的标准,开创中国式生态文学写作美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中国未来的生态文学写作做出引领性示范。

2022年,《十月》杂志新设了“大地之事”栏目。这也是杂志对生态文学领域关注的延续,期待通过持续的书写,通过刊物引领的写作与阅读的互动,把这个时代优秀的生态文学挑选出来。

生态文学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商务印书馆副编审、大众文化编辑室主任 余节弘

商务印书馆在博物相关的出版上深耕多年,希望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叙事添砖加瓦。

新世纪以来,我们在博物学的框架下构建生态文学出版。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人类面临的环境、生态、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对问题进行整体而非局部的阐述,从物种的联系和自然的秩序角度思考并处理这些问题。古老的博物学因此重焕生机。商务印书馆开始了对博物出版的规划。

它们是非虚构的散文体作品,以文学性为基础,阐述博物学知识、表达个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自然引发的哲思。

这类书已经从单纯的描写和抒情,变化到同科学、哲学、历史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以博物为基调、讲求关联性的多维度视角。

对于著作类作品,商务印书馆坚持立足当下,把握时代脉搏,主张作品要着眼于追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历程,最终通过阅读启发都市人寻找自然、保护自然,以重拾对自然造物的信仰和谦卑。

在选题取材上,以“唤醒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和思考”为主旨,内容和形式上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为探寻未来发展道路给出有益的建议。

今后商务印书馆将开展以下尝试。一是立足博物观察,重构对生态多样性的描绘。我们将鼓励那些持续观察和能精准描绘现象的作品。

二是立足在地探索,重建历史感和地方感。我们将立足于在地观察,充分发掘这些历史遗存,让我们的自然文学叙事脱颖而出。

三是立足生活体验,连接城市和自然的关系。只有在城市里感受到四季分明、天空的澄澈,才能让我们对自然的书写充满激情。

书写生态文学的多种可能

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 王睿霆

当下,生态题材网文佳作层出不穷,为生态文学在网络时代的蓬勃生长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阅文集团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方面发掘故事,激发共鸣。阅文鼓励创作者基于各自生活经历和行业洞察,创作大量优秀故事。尤其是在生态题材方面,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另一方面,基于时代,持续更新。在生态题材创作中,网络文学充分体现了其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特点。网络文学的UGC模式也让创作者和读者创意叠加,进一步激活了作品的生命力。

面向未来,发挥好互联网平台优势,让生态文学以更多元的触角触达更广泛的年轻群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是深耕内容,增加生态文学的作品厚度。阅文将通过作家引导和作品培育,持续培育优质生态文学作品。一方面,以创作者为核心,从全产业链角度支持生态文学作家的个性化诉求,持续赋能作家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现实题材作品征集等创作活动,引导广大作家更加关注中国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和模式,努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学新经典,让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和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完善业态,拓宽生态文学的内容广度。阅文将持续以精品内容和IP生态链,创造和推广能够跨代际流传的IP,通过实体出版、有声、动漫、影视、游戏等全产业链发力,让更多生态环保题材的好故事以更多元的形式被讲述,立体化地触达年轻读者。

第三,推动出海,加大生态文学的传播力度。阅文将持续推动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让中国的生态文学故事打开全世界更多人的眼界和心门,在促进全球文明互鉴方面更加出圈、出彩。

不到潇湘岂有诗

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主任 刘翔

有着文学湘军美誉的湖南,近年来在生态文学创作上不断探索。一是高度重视生态文学创作工作,湖南省省长毛伟明多次提出,要厚植绿色环境之美和绿色文化之美。二是加强对生态文学创作的组织领导。由省委宣传部牵头,2018年组织举办生态自然文学研讨会;2021年组织省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和作协等部门,开展首次“青山碧水新湖南”生态文学创作活动。三是把生态文化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提出创设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培养系统内“仰望星空”的文学情怀;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繁荣生态文学”的政协提案;安排专人负责生态文学创作组织与发动,引导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积极参与创作,并安排资金支持。四是生态文学创作氛围日佳。毛泽东文学院组织举办生态文学专修班,邀请知名作家为学员授课,形成生态文学创作的良好氛围。五是形成一批成熟的生态文学作品。“青山碧水新湖南”生态文学创作活动收获各类作品千余件,其中长篇作品十余部,两部作品被列入湖南省迎二十大献礼图书。六是涌现一批日趋成熟的生态文学作家。省生态环境厅干部黄亮斌连续出版《圭塘河岸》《湘江向北》《以鸟兽虫鱼之名 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等作品。

就进一步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加快生态文学创作组织建设。建议中国作家协会下设生态文学分会,以带动各省市生态文学组织机构建设;二是国家层面加大对生态文学作品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职能部门牵头,创设相关基金,设置创作主题,招募优秀作家,征集优秀作品,支持作品出版发行。

为生态文明建设立言立传

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 陈廷榔

作为一家创办近40年的国家生态环境专业媒体,中国环境报社一直以“传播生态文明,守望美丽中国”为己任,大力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培育厚植生态文化,助力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中国环境报创办“绿地”文学副刊,率先举起环境文学的旗帜,得到冰心等老一辈作家的大力支持。报社还创办《绿叶》文学杂志,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刊登环境文学作品的杂志。

近些年来,媒体业态发生深刻变化,报刊杂志历经改革调整,但是,我们宣传生态文化的初心没有变,推进生态文学创作的热情没有变,而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创办副刊《境界》周刊,打造“大地文心”品牌。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指导下,自2016年启动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推出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学发展迎来新机遇。作为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之一,生态环境部与中国作协连续两年联合举办生态文学论坛,规格高、阵容大,并携手举办采风活动,先后组织作家走进山西、四川、青海等地,进一步壮大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队伍。今年,采风活动将走进辽宁、云南、重庆,我们将以中国生态文学论坛为契机,在各方支持下,做大做强“大地文心”征文以及作家采风活动品牌,为作家、艺术家做好服务,为读者奉献更多的优秀作品,激励更多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