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文化
3上一版
 
有了爱就有希望
两条河在这里汇合
老根的野鸭滩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了爱就有希望
——专访生态儿童文学作家英娃
英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善于将童话故事与环保理念、博爱精神结合起来,倡导“有了爱就有希望”。出版《神奇绿色营》《温妮的花园》等生态儿童文学作品两百多万字。
 

◆本报记者肖琪

如果说童话是孩子的读物,那么自然生态则可以成为人类永恒的读本。

在生态儿童文学作家英娃的眼中,小动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它们的命运都是需要被诉说和被理解的。通过儿童文学这一方式,能将对自然生态以及动物的爱,传递给孩子们。有了爱就有希望,用博爱关注现实,这是英娃一直秉持的创作理念。

2021年12月,英娃创作的《守护长江精灵》(全6册)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于近期与读者朋友见面。“关注生态,保护长江”是这个长篇生态童话系列的创作主题,其亮点在于题材的现实性。同时,英娃的《神奇绿色营》(第二辑6册)、《地球的孩子》(4册)等生态童话丛书也陆续出版。对生态儿童文学持续的热情,转化成了英娃源源不断的创作力,而这种创作力的背后更是对生态的关注、对下一代人健康成长的期盼。

“很多人一生都不懂得该如何对待一棵树、一根草、一滴水和一个动物,而孩子却很容易明白万物的秘密。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森林、草原、动物和河流,人类将面临什么?”英娃希望用自己的生态儿童文学作品带来一些思考。

著名教育家、国家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朱永新如此评价英娃的作品:“不仅具有生态教育的意义,还具有高贵的品质、朴实的人文气息和宽广的生命厚度。”

坚持20多年,将目光聚焦于生态儿童文学领域,英娃是如何实践她的创作理念,又是以怎样的情怀和初衷从事生态儿童文学创作的呢?

中国环境报:您为何会选择生态儿童文学这一创作领域?

英娃:这与我在环保领域的工作经历有关。多年前,我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因为这份工作,我对各种环境问题也逐渐熟悉和了解。

在出版社工作期间,我们创办了《环境教育》学生版《地球的孩子》,主旨是“传播绿色文化,播撒绿色种子”。在工作中,我发现少年儿童不仅知识面宽广,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体现在他们环保意识强,参与环保的热情也高,这让我很欣喜,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环境改善的希望。

身为一名环境教育的耕耘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有段时间,我就在琢磨能不能换种方式来讲环境教育,就想到了创作自己擅长的童话故事,通过以生态为主题的大自然童话来向儿童阐释各种环境问题,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到从小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环境,呵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珍惜水资源,不过度消费。就这样,我成了一名生态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环境报:您是如何做到将现实的环境问题变成吸引孩子目光的童话故事?

英娃:我曾在德国参加过短期的“环境教育”培训学习,他们常常通过讲故事、表演、做游戏、实地考察和做实验等形式向人们阐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原本枯燥的环境教育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得以传达,这让我很受启发。

我认为深受孩子们喜爱,并给他们带来启发的作品才算好作品。因此,我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让生态主题频繁跳跃,影响阅读美感。由于生态童话(包括小说)每个故事都讲述了迫在眉睫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于是,除了赋予生态主角们鲜活的生命,我还注意让它们和儿童一样朝气蓬勃,将故事围绕着历险、奇遇等情节展开,以此加强故事性。

另外,进行童话创作是与儿童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把故事讲好,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所以我创作的故事中,小主人公大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朋友,如威震江湖、重情重义的中华鲟阿曼、阿奇,无惧艰辛、勇往直前的回乡队队长小江豚萌萌,跟随鹤群艰难北飞的丹顶鹤健健,一代代斗智斗勇、保护族群的野生石板鱼小哨兵,勇战强敌、拯救野生蜜蜂家族的小蜂王,同时塑造了雪豹、蓝鲸、穿山甲、扬子鳄、白鱀豚、东北虎、麋鹿、刀鱼、野骆驼、企鹅、蒙古马、森林犬、藏羚羊等一大批有爱心、有责任感、诚实、守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保护环境的动物形象。

这些形象个个有血有肉、顽皮可爱,会冲动,也会犯错误,从他们的故事中,小读者能够获得友爱、团聚、梦想、勇气、责任和坚强等人生体验,同时同情它们的遭遇,理解它们所处的恶劣生存环境。

由于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因此我在进入创作阶段后,内心不仅充满了激情,还非常自信。我的体验是,创作灵感不是寻找到的,它始终存在于内心世界。关注什么,灵感也会随之迸发。

中国环境报:您希望通过故事带给读者怎样的体验?

英娃:一个好的故事也许能影响人的一生。童年时代更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动物角色把孩子们带进奇妙的自然王国,将对真善美的追求带给孩子们,以期感动、启发、影响他们,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我创作的生态童话故事,主人公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一滴水或一粒种子,都是拟人化的,这也有助于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和这些生态主角成为朋友,产生共鸣,这对培养他们的爱心有帮助,也容易和大自然亲近。

我想向孩子们表达一种生态观念——万物都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谐相处,永久存在。

如在童话《讲故事的骆驼》中,老骆驼对放羊的小男孩说出了关于万物的秘密——即每一棵树、一根草和一朵小花,都不是麻木没有知觉的生灵,而是有灵魂的生物,并且万物和人类生死相依,没有了万物,人类的心灵也将面临永恒的孤独。所以,了解和尊重万物,热爱和守护万物,其实也是在维系人类自身的生存。

在今天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人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对物质和财富无止境的欲望和苛求,如不限制在生态可承载的范围内,将很快遭遇毁灭性打击。因此,当前许多作家都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传播生态意识,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环境报:除了创作童话,您还通过哪些方式与孩子们交流对大自然的热爱?

英娃:2021年我回到家乡参加一档电台访谈节目,其中有个话题让我触动很深。主持人问我50岁之前做得最满意的事是什么?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走进校园与孩子们分享大自然故事。

这么多年来,我坚持到学校和幼儿园给孩子们讲大自然的故事,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在他们的心田播撒绿色种子。

其实一开始,我也很忐忑,因为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喜欢、是否能接受这些大自然的童话。

但是,当我真正来到孩子们身边,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时,我发现孩子们不仅被发生在各种动植物伙伴身上的故事吸引,更为这些小生灵面临的生存危机担忧。这让我很受鼓舞,被他们的爱心深深打动了,特别在互动的时候,孩子们发言踊跃,不仅常常表达他们聆听大自然故事的感受和想法,还经常就这些动植物伙伴的前途命运提出了许多建议。有些孩子分享小动物的感人故事时,甚至动容落泪。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在云南的讲座,学校排演了儿童舞台剧,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动物伙伴的生存困境。还有在四川、湖南等地的学校,孩子们通过童话剧、课本剧等形式来表演大自然故事,都十分感人。

文本不仅是用来阅读的,还可以变成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更多人走进人与动物对话的氛围中,在这种氛围下探讨各种环境问题,效果会很惊人。

除了中小学校,我也去幼儿园分享大自然的故事。一开始我担心幼儿园孩子年纪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但事实让我很意外,孩子们完全能被故事吸引。在互动环节,四五岁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大自然、对小动物都多了一层朴素的爱的情感。

中国环境报:如果推荐一部您的作品,会是哪一部?

英娃:我常常建议孩子们的书架上,来自大自然的童话不可或缺。如果要推荐自己的,我想应该是《守护长江精灵》这套书。

这是一套自然主题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书,可以给予孩子丰富的感知体验。每本书中的主人翁以及它们的故事,都蕴含着亲情、友情、责任与信念,与其说它是一套生态科普童书,不如说是一堂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心存敬畏,在大自然的美与爱中学会播种爱,成长为一个正义、博爱、有担当、积极向上的人。

在创作这套丛书过程中,我先后去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与研究江豚、白鱀豚、中华鲟、丹顶鹤、麋鹿的专家们进行了物种探究和学习,得到了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使我对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物种急需保护有着深刻的认识。带着保护濒危物种的愿望,我完成了《小江豚回乡记》《中华鲟的秘密家园》《扬子鳄岛的春天》《北飞的丹顶鹤》《白鱀豚的回忆录》《归来的麋鹿》六个故事。

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帮助孩子了解长江流域正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让他们认识到导致多种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各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野生动植物正在遭受着生存困境的原因。希望他们直面长江生态问题,倡导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启迪孩子从多角度理解世界、尊重生命,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激情和向往真善美的动力,在他们内心留下纯洁和良善,也留下一点“做美梦”的空间。

很开心《守护长江精灵》丛书已经上市了,期待和读者们一起走进长江精灵们的世界,去领略自然之爱、生命之美。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