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秦皇岛以河湖清护海湾蓝
图片新闻
海盐连续8年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
聊城高新区餐饮油烟治理出硬招提质效
臭氧成上海主要空气污染物
新疆哈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措并举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秦皇岛以河湖清护海湾蓝

图为河道保洁人员对戴河拦污网进行清捞作业。 本报记者张铭贤摄
 

◆本报记者 张铭贤

今年以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多措并举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现了河湖清、海湾蓝。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秦皇岛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海水优良比例达到100%。其中,13条主要河流入海口断面中12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同比增加5个断面,优良比例为92.3%,同比提升38.5个百分点;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河湖清,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

“石河、沙河、新开河、滦河、汤河水质为Ⅱ类,戴河、洋河水质为Ⅲ类。”7月23日上午8时,秦皇岛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监控平台上,滚动更新着各主要入海河流实时监测数据。

“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实行‘24小时值守+专家团队研判+问题交办限时反馈’机制。一旦水质超标,指挥中心迅速下达指令,调度相关责任单位开展溯源排查,遇到重大问题邀请专家团队介入,研判分析,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污染隐患。”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蒋长征介绍说。

在全面加强监测监控的同时,秦皇岛市针对13条入海河流制定“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综合治理措施,提升河流水质。

蒋长征解释说:“比如13条入海河流中,石河总氮去除难度较大,我们提出加强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开展水生态修复,定期清理疏浚河道等措施;沙河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重点要加快推进傍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新开河沿岸两侧老旧小区管网陈旧,存在雨水入河隐患,所以要加快实施雨污混接改造工程,打击沿岸商户污水非法倾倒行为,杜绝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此外,秦皇岛市将总氮指标纳入生态补偿金扣缴因子,倒逼县区提升河流水质,削减入海河流总氮排放量。”

在戴河老281桥入海一侧,一道由红色浮筒、大绳、拦污网片组成的拦污网格外醒目。

“这条拦污网横跨戴河左右岸,长约180米,可以将戴河上游顺水而下的漂浮物、水草等垃圾拦截在网片上。”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力强介绍说,这些漂浮在河面的垃圾、水草既对河流水质有影响,入海后又影响海水和岸滩环境,通过及时清捞,可以减少“垃圾入海”。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河道保洁人员划着小船,对拦污网进行清理。据了解,像这样的拦污网在戴河北戴河段共设置了7道,设置拦污网是秦皇岛市综合治理入海河流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还持续推进重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监管,对全市20座污水处理厂开展专项督查,对37个入河排污口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巡查及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尤其是针对汛期特殊时段,我们还制定了强降雨过程陆源污染精准管控工作方案,强化雨前、雨中、雨后全链条、全时段精准化管控措施,严防陆源污染物随强降雨入河、入海,确保汛期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和河道干净整洁。”蒋长征介绍说,此外,深入推进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秦皇岛市共封堵、取缔、拆除各类排污口135个,对保留的427个排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建立了“一口一策”,入海排口得到有效监管。

通过综合治理,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断面比例大幅提升,水质改善明显。

海湾蓝,近岸海域海水优良比例保持100%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秦皇岛市拥有162.7公里的海岸线和1805.27平方公里的海域。

“我们将辖区内的海湾划分成了20个责任段,每个责任段均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岸滩环境巡查巡视、违章违法查处等工作。”北戴河新区海洋和渔业局生态保护监督和岸线管理科科长谢志伟介绍说,为确保每一片海滩都有人管,在健全湾段责任制基础上,北戴河新区还定期开展“全民净滩”行动,针对重点浴场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确保水清滩净。

巩固入海河流和近岸垃圾清理成果,7月4日,秦皇岛市20艘海上垃圾水母多功能电动打捞快艇首次出海试运行。每艘快艇可出海5公里,打捞载运两立方米垃圾,收集后由岸上统一转运、处置。这批快艇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秦皇岛市海漂垃圾打捞、清运能力。

建立健全“海上环卫”制度。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牵头建立起了高潮线以下的海洋垃圾清捞、清运体系,常态化防治海洋垃圾污染,提升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水清滩净、沙软潮平。今天的金屋浴场,成了游客向往的地方。

“金屋浴场至浅水湾浴场沙滩之前基本被侵蚀殆尽,岸边的部分木栈道也被毁坏,经过两年的整治修复,干滩由原有的不足5米增至50米左右,拥有比以前更优质的沙滩。”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8年以来,秦皇岛市筛选并实施9个生态修复工程,整治滨海湿地538.28公顷,整治修复岸线14.6千米,有效保护了弥足珍贵的岸滩资源,恢复了沙软潮平的滨海景观。

陆海统筹,综合施策,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渤海近岸海域海水优良比例保持100%;今年1月份,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1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联动管,每一米河道、每一片沙滩都有人管

戴河左岸281变电站至入海口,全长1688米,这一河段的镇级河长为北戴河区水务局局长白涛。随着戴河入海,从戴河入海口往西南直到洋河入海口,3400米的海岸线湾段负责人变成了北戴河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姜沪。

从河长到湾段负责人无缝衔接,秦皇岛市通过建立健全河长制和湾段责任制,确保了每一米河道、每一片沙滩都有人管。

秦皇岛市是河北省推行河长制最早的设区市,率先成立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现全市设立市级河(湖)长31名、县级河(湖)长103名、乡级河(湖)长260名、村级河(湖)长1570名。

“秦皇岛市依托‘河长云’APP,规范各级河(湖)长巡河工作,打开手机定位,‘河长云’可记录巡河路线、时间,对发现的问题可拍照上传,并跟踪解决,这让各级河(湖)长巡河工作越做越实、越做越细。”王力强介绍说,大到入海河流,小到支流、沟渠,秦皇岛市各级河(湖)长巡查范围越来越广,河湖管护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级河(湖)长巡查72次、县级巡查947次、乡村级巡查12万余次,安排清理打捞船61艘,清理垃圾4.3万立方米,清理水草、枯草3.6万立方米,构筑起了河湖巡护防线。

不仅仅是河(湖)长,近年来,秦皇岛市还创新构建了“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律师”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职能作用,破解河湖治理难题。

在湾段责任制建设方面,秦皇岛市将全市海湾划分为70个基层湾段,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严格落实片区、浴场、渔港、河口属地管理职责,确保每一米岸线、每一片沙滩都有人巡查、有人监管,形成了沙滩保洁、岸滩修复及海洋垃圾清理等常态化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为近岸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河湖清,海湾蓝,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秦皇岛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蓬勃发展,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正渐行渐近。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