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知行
3上一版
 
“国民”行业有了可持续行动指南
祁连山国家公园成研学打卡地
上海开展“貉口普查”公民科学项目
开展课程培训 建设人才梯队
我与江豚的故事未完待续
温岭志愿者9年守护美丽岸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江豚的故事未完待续

 

◆关欣悦 张健

“看,有江猪子!有十几头呢!”今年4月,南京城春江水暖,江面微风荡漾,不时跃出水面的长江江豚成群结队,让众多市民兴奋不已,大饱眼福,也让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欣慰不已。“每年的春季、秋季非常适合‘蹲守’江豚,‘偶遇’江豚的机会特别大。”姜盟对长江江豚的习性、行踪等知识了如指掌。从8年前投身江豚保护至今,从爱好者到践行者,从救助者到研究者,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姜盟用自己的点滴努力践行着对江豚的热爱,也把这份热爱扩大给更多人。

如今,“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优美画卷不时在南京出现。

从野生动物爱好者到保护者,是偶然也是必然

“2006年,科学家再也没有发现白鳍豚,这种稀有物种可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时的一则新闻让作为野生动物爱好者的姜盟十分吃惊。他意识到,“长江江豚可能是长江中仅剩的淡水哺乳动物了。”

“鱼则江豚海狶”,这是古人最早对长江江豚的称呼。在全国唯一可以在城市中心看到长江江豚的城市——南京,当地人更喜欢称它们为“江猪子”。

在姜盟的记忆中,小时候坐船过江时有很多的“江猪子”在船边游。但随着经济活动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长江江豚的数量在急速下滑。

“我们有义务保护好它们。作为旗舰物种,长江江豚种群的好与坏、数量的多与少、生活得健不健康,就是我们长江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示标准。”姜盟说。

就这样,他与长江江豚的“奇妙”缘分展开了。

为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增强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关注,2014年,姜盟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成立了“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加入长江江豚保护的行列。这也是南京首个专业从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团体。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姜盟拿出绝大多数时间投入江豚保护和各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多次在一线参加长江江豚和其他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并带领团队对南京市保护江豚和水生生物献计献策,推动并参与南京长江段全面禁渔禁钓、长江江豚保护立法等工作,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了公众沟通和公共传播的作用,得到了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2018年,姜盟荣获全国水生生物保护海昌科普奖,这一奖项不仅是全国水生生物保护的最高荣誉,更是对他保护江豚、宣传江豚的认可。

“只是因为热爱野生动物,所以不知不觉就把所有时光都投入其中了。”对于姜盟来说,辛苦和困难早已习以为常,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

从媒体人“变身”公益人,是工作也是热爱

“为什么保护长江江豚,长江江豚难道没有毒吗?”协会成立之初,朋友的随口一问让姜盟意识到科普长江江豚知识的必要性。

彼时的姜盟,不仅是“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的秘书长,也是一名媒体工作者。他充分发挥媒体人对科普宣传的娴熟和敏锐,努力将长江江豚带入大众视野。

“进校园、进社区、摄影大赛、绘画大赛……只要是能引起学生和市民关注的方式,我都会尝试。”姜盟说。

以长江江豚保护和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切入点,8年来,姜盟围绕“关爱长江江豚、守护生命长江”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公益系列活动。成立“宁小豚”志愿服务队,打造“守护江豚之都”科普宣讲团,开展“守护生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科学放生”社会化增殖放流,组织引导南京全社会公众参与水生生物保护工作,投入长江大保护的队伍中……

姜盟还致力于发挥社会组织联系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与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撬动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长江大保护。

8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协会共组织各类公益活动近500场,其中大型展览和主题活动20多场,600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宣传科普受众超百万人次,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有力推动了长江江豚作为旗舰物种的保护,有力促进了南京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他们也在这8年时间里,见证了江豚从难觅踪迹到如今在江边成群出现的巨大变化。

“现在不用到江边,随便在南京的一所学校中问,每一位学生都非常了解长江江豚。”谈及此,姜盟的眼中满是自豪。

从救助者到研究者,是爱好也是专业

2016年,一只落单的小江豚引起公众关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姜盟与政府部门一起成功救助了这只搁浅的小江豚。

“长江江豚致危的因素比较多。长江是黄金水道,川流不息的船只不仅占据了江豚的活动空间,产生的噪声也会破坏它们的神经系统。”因此,姜盟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和影像等方式,来记录江豚等长江沿岸野生动物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以更好地保护长江江豚,助力长江大保护。

2022年,姜盟组织相关高校机构、社会公众、自然爱好者、生态摄影师一同参与,正式启动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社会同步调查活动。

“通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我们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调查小队,最大的同志65岁,最小的18岁。”对于调查活动,姜盟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次同步调查,更是一场长江大保护的全民见证。从高校师生到资深环保爱好者、环保协会志愿者,调查小队云集各方力量,一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添彩。”姜盟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共同探究南京生物多样性的奥妙。

同时,为激发少年儿童爱护野生动物、守护自然生态的热情,姜盟还编撰《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系列图书之《长江里的微笑》,带领公众走进江豚的世界,通过探险故事了解江豚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轨迹,激发大家对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热爱。

又是一个早晨,姜盟背起相机背包,来到江边寻找长江江豚的身影。

江风拂面而过,这时姜盟耳边传来“呼哧呼哧”的喷气声。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圆润的灰黑色身影从江中出现,姜盟迅速按下相机快门,将“微笑精灵”的微笑定格,而后目送着它们继续前行。

姜盟知道,他与长江江豚的故事未完待续……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