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读
3上一版
 
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灵敏?
“嗅辨员”成环保圈新晋职业
可再生能源 如何“落户”超大特大城市?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种兵”嗅辨员:
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灵敏?

工作中的宋孝杰。
 

◆本报记者张倩

2018年年底,进入石化行业两年的刘雨辰,通过主动申请成为环保管理岗的正式一员,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嗅辨出现场的异味气体。但他的妻子却在心里萌生了好奇:在高精尖设备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人工来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进而排除环境风险?难道丈夫的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要灵敏?

推动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

六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从甘家巷开车13公里左右到达单位南京市金陵石化,到岗后,HSE(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程师刘雨辰就开始了每天的现场检查。作为嗅辨员,刘雨辰的工作需要靠鼻子“嗅”出异味气体的种类或浓度,并进行专业测定。

嗅辨员是为异味污染执法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人,他们又被坊间称作寻味治污的环保“特种兵”。

不仅如此,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袁进辉看来,随着嗅辨员走近公众视野,现场嗅辨的职能不断凸显,可以进一步推动现行的“排放标准”治理体系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以人的感受展开环境问题的治理。

一般而言,行业内部挑选出的嗅辨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工艺水平,对企业的治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多嗅辨员还同时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职位。

“运营部有七套装置,基本每天每个装置我都要跑上一轮,大约花费两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发挥嗅辨员的作用,确认现场是否有漏点,靠嗅觉溯源‘跑冒滴漏’的地方。”刘雨辰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因为生产装置里的介质较多,一旦发生泄漏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可能会演变成严重事故,所以嗅辨员的职责很关键。”

是什么时候开始,刘雨辰决心走上环保管理岗,用嗅觉守护环境安全的?“其实我大学第一志愿专业就是环境科学。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为大气环境、水环境保护作一点自己的贡献。”谈到填报志愿,刘雨辰的语调提了几分。

“我父母是学化工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嗅辨员。但通过聊天,我得知那时就有人通过鼻子了解机泵现场运转情况,还会拿着类似医生听诊器一样的仪器设备去听,我觉得很有意思。”刘雨辰说。

在日本中央大学都市环境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刘雨辰毅然决定回国,并投身环保。如今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并结出果实。

与刘雨辰一样,同为90后的扬子石化水厂净一车间工艺员宋孝杰,在完成博士学业后,机缘巧合下也成为一名嗅辨员。

由于博士期间导师的研究课题已经顺利收尾,没有办法再延伸下去,所以原本走科研方向的宋孝杰决定应聘石化行业,成为一名工艺员,将十年所学转化为实践成果。

走上岗位的两年,宋孝杰发现自己不仅对车间的工艺流程上手很快,同时对气体也很敏锐。过人的能力,加上十年积累的知识储备,让宋孝杰博士毕业两年后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单位嗅辨员团队的一员。

为使鼻子比仪器还灵,要面临很多苛刻要求

很多人初次听到“嗅辨员”这个词,都会产生和刘雨辰的妻子同样的疑问,当然也包括宋孝杰的父母。

一个是人体感官,一个是精密的设备,孰优孰劣?

“其实市面上大多数仪器,不论是光感的传感器,还是质谱传感器,都是对单一物质进行精准识别。但在现场检查中的‘臭气’,可能会包含硫、氨等多种物质,这时候鼻子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一识别出所包含的物质,从而锁定可能会泄漏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嗅觉要比只能一个个识别单一气体含量的仪器要灵敏一些。” 宋孝杰向记者解释道。

对此,刘雨辰也有同感。“仪器设备有时候准,有时候也不准,如果刚好风向合适,仪器检测的方向正是气体传播的方向,那么仪器就能识别出某种物质,但如果方向不对、距离太远,可能仪器还会显示排放达标,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嗅觉却能闻出‘异味’,因此,某些情况下,鼻子比仪器更加敏锐。”

为了让“鼻子”每天都高效“上岗”,很多嗅辨员除了不能熬夜外,还要面临更多不同于常人的苛刻要求。

“嗅辨员不能抽烟喝酒,像火锅这类辛辣食物也不能吃。我们日常的现场检查类似一种‘定性’任务,要通过嗅觉识别出是否有危险气体泄漏,并嗅出气体的大致浓度。”刘雨辰向记者解释道,“所以前一天,我会把精神状态调整到积极水平,因为状态会对执行任务有所影响。”

宋孝杰为了保持嗅觉“在线”,在生活中也比较克制。“再炎热的时候,我都会坚持开客厅的空调,避免卧室的空调直吹。嗅辨员不能有鼻炎,所以我平时作息、饮食都很注意。一些女性嗅辨员,在执行任务时,不能化妆、涂指甲油,甚至有时也不能用香皂。”

嗅辨员黄金职业期在30—45岁之间

和口译员需要脑力的高速运转一样,嗅辨员需要嗅觉察觉工作环境中的“跑冒滴漏”,同样拥有职业黄金期。

“一个嗅辨员既需要敏锐的嗅觉,同时也需要对所需检查的装置、工艺流程了然于胸,因此一般黄金职业期在30—45岁之间。”刘雨辰说。

如果嗅觉不如年轻人了,是否会被替代?又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在当前国内环境下,‘嗅辨员’更像是一项‘傍身’的技能。很多人的工作内容是多元的,嗅辨只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以后我的鼻子不能‘肩负重任’了,我想换一个赛道,提升岗位中的其他技能。”刘雨辰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我目前从事的是环保管理岗,但同时也是注册安全工程师,以后还能把丰富的经验教给后来的人。”

为了充分利用好职业黄金期,不少嗅辨员在日常生活行为上非常自律,付出很多。因此包括扬子石化在内的一些企业为嗅辨员设置了奖励机制。

宋孝杰告诉记者:“在我们单位,既有定期评比,也有奖励。一方面,群众工作部将嗅辨员队伍纳入异味治理劳动竞赛工作组成员,每季度抽调4—6名嗅辨员开展现场异味检查评比,视嗅辨直观感受打分。另一方面,为激励我们更好地发挥实效,设立嗅辨排查奖励。对参与每月专项监察的嗅辨员200元/人, 对参与临时巡查的嗅辨员200元/次,如发现未知泄漏点,视浓度、位置、难度、数量等状况奖励100元—3000元。”

近年来,在石化行业,人工嗅辨逐渐成为企业在VOCs管控体系中的又一溯源排查方法,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今年6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还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晋嗅辨员,这群来自南京石化行业的员工组成了全国首支石化行业嗅辨员队伍。这支队伍里有一线的工人,也有管理层的干部,宋孝杰和刘雨辰都是其中的成员。

“这就是我刚拿到不久的嗅辨员资格证。”刘雨辰笑着告诉记者,“随着公众对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我想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未来,嗅辨员的出场率肯定也会越来越高。”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