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云南大象故事的热度可持续
应对持续高温不能止于“哪凉快哪待着”
大家都不会抵触大自然的声音
濒危植物岂容网红下黑手
建立常态化问题发现机制
充电桩要好找好用
以史为鉴,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2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史为鉴,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容冰 储成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顺应时代潮流、世界趋势和人民意愿,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在坚持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同时,也以科学的理论范畴、严密的逻辑架构、深邃的历史视野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深入学习、研讨解读。在阅读马伯庸所著《显微镜下的大明》后,感受到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对发展和保护之间关系的探寻。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府婺源县官绅与村民因石灰开采产业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开启了一场百年之久的“保龙禁灰”拉锯战。在这场“保龙”运动中,婺源县官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万历三十二年发布的《保龙公告》中,将大片范围划入婺源龙脉保护区,不许任何人入山开伐;将部分山岭划为开发区,可用作开窑烧灰,同时明确奖惩措施,将禁止挖凿取石、起窑烧灰的责任落实到户。这些政策措施与我国现代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十分相似,初步体现了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进行分区管控、强化责任落实的精准治理理念。

然而,明朝后期官府征税规模日益扩大,禁止开窑烧灰的政策使婺源县官府财税收入和居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万历三十四年,村民和灰户因生计问题开始暗中开凿烧灰。虽然官府继续制定更为严厉的“保龙方案”,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界碑明确保护区边界,对旧立灰窑一户一窑一地全部登记在册,开展专项治理运动,拉条挂账对灰窑进行推土填埋,建立群众互相监督举报制度、实施奖惩机制等,表面上肃清了县域大大小小的石灰矿窑,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婺源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最终,“保龙方案”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空中楼阁,保护措施难以落实。这其实就是舍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缘木求鱼”,必将难以为继。

进入新中国,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对客观规律深刻思考、对自身奋斗总结升华,发展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截至目前,全国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形成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绿色资本等“两山”转化模式,树立了一批实践案例和先进典型,对其他地方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婺源县明清时期旷日持久的“保龙禁灰”运动可以看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政策措施自古就有迹可循,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深刻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打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悖的思维束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