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云南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治污攻坚战
2024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云南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云南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云南举办生态文明研学实践活动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南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
90%重要生态系统和8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云南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努力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为守护好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省联动抓落实,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介绍,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有着“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创建,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先后划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362处,总面积达549.5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省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绝大多数重要的自然遗迹,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云南持续实施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绿孔雀等极度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与修复。亚洲象从150头增长到超过300头;滇金丝猴从1400只增长至3300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拯救保护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国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全省累计实施极小种群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达到了保护目标。

迎接挑战求突破,六举措增强保护实效

曹永恒认为,当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仍面临着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资源粗放利用、遗传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围绕总体目标,提出了9个方面的主要工作、23条工作措施和92项具体任务,对全面推进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能力,促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具有重要意义。

曹永恒表示,下一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履行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职责,重点从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6个方面统筹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强化责任落实方面,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实加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充分发挥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调研督导,健全工作总结报告制度,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在强化资金保障方面,加强各级财政资源统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整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研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方面,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系统推进技术集成和管理创新。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学术交流。制定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科研团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