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前8月全国339城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图片新闻
分四轮进行,禁烧工作不力将被惩戒
十年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变美了 生活更好了
“两山”转化为宜居之城增添活力
新疆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环境监管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州推进水生态精准修复 打造生态价值转化平台 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制度
“两山”转化为宜居之城增添活力

 

打造生态价值转化平台 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制度

◆本报见习记者王雯

夏秋之交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正是一派江南好风景。远眺,青峦叠翠,竹海连绵,村民别墅在山脚一字排开,度假屋掩映山林;近观,河水清澈街道整洁,庭院干净,村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众多游客正拍照留念。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颗绿色种子从此埋入太湖与东海之滨的改革沃土中。近年来,湖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实现“美丽浙江”考核十连优,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的底色。

落实环境治理之策收获碧水蓝天

日暮时分,伫立在湖州南太湖岸渔人码头放眼远眺,水面碧波荡漾,鸥鹭翩飞,湖畔的餐馆生意红火。与此同时,50余公里的滨湖大道亮了起来,贯通整条湖岸线。

“这里的餐饮企业开业有个硬条件,污水要全部纳入污水管网,不准向太湖排放。”南太湖新区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忆说,渔人码头曾是当地有名的“湖鲜一条街”,那时候餐饮、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排入湖,从湖里钓上来的鱼都有了柴油味,南太湖还经常遭受蓝藻威胁,人们陷入“守着太湖没水喝”的尴尬境地。

水是湖州的魂,对于这座因湖而生、以湖命名的城市,治水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一场铁腕治水行动席卷太湖南岸:投入6亿元拆除“湖鲜一条街”;投入20多亿元关闭太湖沿岸的水泥厂、印染厂等涉污企业;投入100亿元力推清水入湖;在全国首创“四级河长制”,近万名“河长”履职治水……一系列措施,只为确保“一泓清水入太湖”。

从黑臭“水岸线”到绿色“生态岸线”,目前,湖州所有入太湖断面水质已经连续14年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治水不停歇,湖州又开启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以“水韵湖城”行动推进生态精准修复。

今年以来,湖州正式出台“水韵湖城”行动方案,探索系统性、长效性治水新路径,力争至2025年末,除航道外全市域主要水体实现“岸绿、水草绿,水活、鱼虾活,透明度30厘米以上”的“两绿两活一透明”治理总目标。

这只是湖州大刀阔斧治理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湖州市还综合施策保蓝天,攻坚提升“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水平,实施大气源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出台全国首个木业行业源头替代地方标准,2021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同时,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区县全覆盖,全省率先落地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年“无废指数”全省排名第一,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

走好“两山”转化之路收获美丽经济

如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写深写透?近年来,湖州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两山”转化效率作为检验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成色的最显著标识,打通制度通道、破除制度障碍,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2020年,湖州在安吉县成立全省首个“两山银行”平台公司,对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分类调查、规范确权、集中收储和特色转化,着力破解价值难度量、产品难抵押、产品难交易、价值难变现等难题。

日前,安吉“两山银行”和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签署了《林业碳汇交易合同》,2000吨碳汇以73.41元/吨的单价成功交易。这既是安吉“两山银行”今年完成的首笔碳汇交易,也是自开展竹林碳汇交易以来的首笔县外交易。

“对于这笔约14.7万元的碳汇交易收益,我们将按净收益的80%反哺碳汇被收储的村集体,引导村民科学开展林下套种套养、做好定期采笋砍伐等竹林养护管理,更好地提升竹林碳汇增量,获取更多收益。”安吉“两山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安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湖州出台了《湖州市全域推进“两山银行”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各区县探索形成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日前,德清“两山银行”与德清县下渚湖街道签下首笔湿地碳汇收储合约,以每吨58.83元的价格购买下渚湖湿地一万吨碳汇量。同时,“两山银行”又向德清农商银行、湖州银行德清支行、正大青春宝等9家单位分别出售碳汇量。这意味着浙江首笔湿地碳汇交易的达成。

“下渚湖总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湿地的年固碳能力可达1.7万吨左右。”下渚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全播说,碳汇交易的获益资金可用于湿地绿化“扩面”“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等工作,反哺湿地管护生态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一幕幕“两山”转化的缩影,构成这片绿色土地探索共富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践行“两山”理论的成效徜徉在如画山水间、奔腾在绿色产业里、流动在百姓笑脸上。

今年3月,湖州正式印发《绿色低碳共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被摆在突出位置,计划到2024年,形成全市生态产品“一张图”,完成GEP核算结果进规划、进考核、进决策、进项目的制度体系全面构建。

以法律和制度筑基打造“湖州模式”

发展与保护齐头并进,如何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向绿水青山再出发?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坚持立法、标准、制度、数智“四位一体”,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

2016年,全国首部生态文明示范区地方法规——《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正式实施,从规划建设、制度保障、监督检查、公众参与等方面作出规定,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生态红线”成为湖州各地发展的标尺。

2018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地方标准。以此为标志,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固化,建立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

如何让“两山”转化可量化、可操作?2021年,湖州又在全国率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1+1”地方标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实现路径技术导则》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指南》,在固化“两山”转化的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两山”转化。

近年来,湖州市已制定发布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近百项,其中国家标准10项,对照标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近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这是全国地市级首部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针对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的碳减排作出了制度安排,首次将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碳评价、企业碳评价等基础性、前瞻性制度列入地方性法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的奋斗目标,奋勇投身于‘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实施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和生态行动‘五位一体’美丽新湖州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进程中,建设更加美丽的新湖州。”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潘鸣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