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移出对石化行业有啥影响?
潍坊推动铸造产业绿色崛起
今年疆电外送已超千亿度
绿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底色
图片新闻
固定到产品中的碳最终会产生排放吗?
杭州拱墅区深挖垃圾“金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移出对石化行业有啥影响?
有利于更科学地分配和调度石化和化工行业用能指标
 

◆本报记者乔建华

“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未来,这类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的能耗将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上述内容作出了规定。

就《通知》来看,绝大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的非能源用途都与石化和化工行业息息相关。

那么,对石化和化工行业来说,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移出到底有什么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通知》能更客观反映行业的发展诉求和能源利用情况

原料用能是否计入能耗,不影响行业碳排放数据

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而言,能源既是燃料也是原料,能源消费集中度较高。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 2021年,行业能耗总量约为7.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料用能量占比约为30%。按照这一数据计算,2021年,石化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大约为2.19亿吨标准煤。

据了解,石化和化工行业用原油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生产过程碳排放较低,尽管成品油燃烧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但这些碳排放都计算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中。

而如果制成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产品,原油作为原料使用,根据能耗“双控”政策,这些原料用能都是算在总的能源消费中的。

“化工产品生产所用的原料基本上是化石能源,但这些能源大部分固定在了产品中,只有少部分排放二氧化碳。”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宝山告诉本报记者,石化和化工行业具有固碳的特点,无论是我们穿的衣服,还是用的塑料水瓶,实际上都是石油化工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含碳量较高,相对于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其有30%的碳都固定在了产品中,并没有100%排到空气中。

因此,《通知》将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移出,更加客观反映了这一行业的发展诉求和能源利用情况。

那么,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移出,会不会影响行业内碳排放的核算?

郑宝山说:“石化和化工行业的碳排放不是直接由能耗推算出来的,按照目前科学的碳排放核算办法,原料用能是否计入能耗,不影响行业碳排放数据。”

行业现状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通知》有利于更科学地分配和调度石化和化工行业用能指标

目前,我国是全球石油和化工生产、消费第二大国,化工产品销售额占全球化工市场的38.7%,相当于欧、美、日的总和。

“尽管化工行业规模巨大,但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石化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告诉记者。

“如部分大宗产品自给率还有待提高;新能源用化学品、化学合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性化学品、生命科学产品等需求大幅增长,还需要新增一定的化工生产装置;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产品品质提升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客观上将需要增加一定的能耗。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行业在发展中碳排放的增加。”周竹叶表示。

郑宝山指出,石化和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基础产业,与多个行业交叉、关联、相互影响,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石化和化工行业大概有6万多个产品在生产。虽然有部分产品(如磷肥、烧碱等)产能过剩,但还有一部分产品国内自给率水平不高,需要继续发展。” 郑宝山坦言,“比如乙烯,我国现在当量自给率仅有60%,剩下的都是靠进口乙烯或衍生物解决问题。如果总体上控制能耗总量,不区分原料用能,分配给这些短缺产品生产的能耗指标不足,国内产能增长乏力,产品价格容易不稳定,所以要保障一定的自给率。”

而石化和化工行业是能耗“双控”的重点领域。但在执行能耗“双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及能耗总量的刚性约束较强,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等。这对于原料用能量较大的石化和化工行业来说,相关企业对能源原料的正常需求难免会受到影响。

《通知》将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移出,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分配和调度石化和化工行业的用能指标,更加有利于行业发展,保障经济社会需求。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