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宁夏发布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退役光伏电站拆除及处置将有标准
河北公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创新动力
图片新闻
永康建成首家铝灰渣处置企业
消灭黑臭水体 换来产业繁荣
建设“无废肇庆”从哪里入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灭黑臭水体 换来产业繁荣
绵阳还清木龙河,吸引越来越多项目集聚
 

◆本报记者王小玲

从生活污水直排到全面实现主要污水无直排,从畜禽养殖污染到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关停,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等,近年来,得益于治理更精细、理念更清晰,四川省绵阳市木龙河(涪城段)黑臭水体逐步转变成美丽风景,让居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关、转、治,消灭黑臭水体

沐浴着暖阳,记者行走于木龙河沿线吴家镇(广福村、凤凰村、长福村)段,只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与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曾经,木龙河被认定为城市黑臭水体,企业和项目都不愿意来此发展。“之前河堤边有不少畜禽养殖场、屠宰场,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里,河水又脏又臭。”住在距河堤不远处的凤凰村村民郭继洪回忆,这几年,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清河秀、推门见绿”的景观得以重现。

这得益于涪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标本兼治、绿色发展”的治理路径,并开出“药方”——关、转、治。

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散乱污”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在治理过程中,涪城区关停木龙河流域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331家、河道养鱼场一家,搬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19家。

转——对通过整改能够达标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新驱动,推动其转型升级。

治——加强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交大等院校的合作,依托科技手段,加强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

确保产业集聚不产生集中污染

有了生态打底,越来越多的项目、企业、人才蜂拥而至。

如今,涪城区临港经济发展区已集聚惠科光电、富临精工等制造业企业40家,正在加快建设11个总投资约270亿元的重大项目。

产业集聚,会不会造成集中污染?

“不会。”走在临港经济发展区,涪城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雄给出了明确答案。涪城区新建管网补短板,坚持生产污水不入河。在污水处理方面,已建成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服务范围覆盖整个临港片区。

此外,建成年处置危废2.5万吨的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补了全市含铬、铜、锌、镍等的废物处置的空白,极大降低了园区企业处置成本;建成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处理后的生活垃圾体积量减少95%。

一系列环保设施的集中投运,大大提升了临港经济发展区的产业项目承载力,扩大了环境容量,为全区乃至全市引进重大工业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众多企业选择这里,也是对涪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

以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项目为例,涪城区为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涪城生态环境局成立惠科项目环评保障专班,专人跟踪、全程参与,全方位、零距离做好指导工作,提前21个工作日完成项目环评审批。

据悉,在实现水清岸绿的同时,2021年临港经济发展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2022年预计突破300亿元。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涪城区建设了生态环境保护“十大长效机制”,制定涪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现各项工作落实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科技为管理提供助力。涪城区不断完善环境质量精准监测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布下环境污染监管的“天罗地网”。以木龙河水质监测为例,涪城区每月对木龙河沿线12个水质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并指导沿线镇、村落实相应整治措施。

此外,为打通河道长效保护的“最后一公里”,涪城区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