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生态魅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2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魅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

国家级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片区。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锡山经开区)日前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T274-2015)》验收,正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

锡山经开区位于苏锡常都市圈核心地带,地处无锡市锡山区内,始建于1991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1年成为国家级技术开发区。 自2015年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来,锡山经开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园区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在商务部2020年度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59位,较去年上升3位,较前年跃升18位;在2021年度119家江苏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继续保持第8位;在无锡市省级以上开发区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先后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基地、江苏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充分凸显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效。

作为无锡市和锡山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锡山经开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立足于规划制定的目标,锡山经开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过长期持续努力,基本实现环境优美、产业高效、人文和谐目标。

跨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升级,“乡镇企业发源地”变身“先进制造业基地”

锡山经开区自启动建设以来,早期引进的企业多为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锡山经开区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引领,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实施“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最早启动建设的锡山经开区西区,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率已达82%,其中分布了不少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锡山经开区先后实施了“腾笼换鸟”专项行动、“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工艺和技术,累计搬迁关闭印染、冶金、化工等不符合产业定位的工业企业共计215家。围绕“高标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目标,紧扣“西区二次开发、战略产业集聚”两大主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工业芯谷”集成电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五大特色专业园区。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助力传统产业升级,锡山经开区立足精密机械、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优势,成立智能制造产业专项小组,智能制造产业园则统筹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孵化器等各方资源,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加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以生产提“智”带动产品提质。

作为传统纺织企业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完成了长江车间6万锭智能化改造项目,2018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高支紧密纺纱智能工厂信息化工程创新应用奖一等奖”,2019年上半年,完成了扬子江车间13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2019年底,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智能化车间改造重点项目,2020年对纺二车间进行细络联等智能化改造,2021年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开口式喷气织机66台对织部车间进行提升改造,如今,还在不断对纺一、纺二、纺三车间的细纱机进行集体落纱改造和自动络筒机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实施。依靠全厂9万个传感器,公司实现了信息化与纺织生产、管理、经营的无缝融合。目前,正在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大力推进18万锭智能化全流程项目。此外,企业还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在园区层面,锡山经开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精密机械 “三大特色”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光电信息产业“四大新兴”产业。以健鼎、高德、统盟、鹰普航空、派克汉尼汾、德力佳、中科微至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开发区,提高产业链生产效率;同时,有针对性地引进中讯环保、泰蓝资源等高水平的资源回收公司,对工业固废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构建与产业配套的静脉产业链;开发区大力推进区域再生水回用,建成了2万t/d的龙亭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1.5万t/d的云林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

在企业层面,锡山经开区内采用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用水量较大的工艺特点,锡山经开区推动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健鼎、高德等用水大户已建成了膜法深度处理回用系统,中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鼓励和支持现有高能耗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大力开展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工作,实施了以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作。

联动: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形成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合力

锡山经开区通过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引进科创型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凝聚起企业、开发区两个层次的创新合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推动力。

首先,以锡山科创园为平台,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锡山经开区投资建设了锡山科创园,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9.3万平方米,孵化器面积为6.35余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两块国家级牌子和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及省留学人员创业园三块省级牌子,锡山科创园连续两年获评国家级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A类)。

此外,科创园围绕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三大产业主题,汇聚了海内外院士、教授、博士及各类高级工程师200多人,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计划近100项。在孵企业团队包含国家“千人计划”14人、江苏省”双创计划”43人,无锡市 “530”人才项目141个,“东方硅谷”项目 25个, “太湖人才计划”项目17个 ,是无锡市政府授牌的“千人计划、双创人才”先进园区,已成功孵化出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初创型企业34家。

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锡山经开区制定了从财政奖励、金融扶持、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2020年,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开发区开始建设,蜂巢能源全球锂电创新中心建成启用、中科微至智能物流装备与机器人技术产业研究院挂牌。2021年,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落地,并开始建设。2021年,锡山经开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3.3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8.87%。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03家,累计“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入库数分别为158家、69家、8家。累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

最后,锡山经开区还大力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锡山经开区在市、区两级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产业导向和激励作用,集聚了一批“高精尖缺”型产业领军人才,推动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落地。

2021年,新增国内外专家项目1个、省“双创计划”项目5个、省科技副总项目3个、“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项目14个、无锡市引智项目3个 、“锡山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项目28个,全年争取各级各类科技人才扶持资金3794.98万元。

截至2021年年底,锡山经开区累计引育国家级人才25人、省“双创计划”人才66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余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市级博站考核“八连冠”,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6件。

绿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锡山经开区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产业准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态修复等工作,实现了锡山经开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首先,优化产业引入准入。锡山经开区优化招商引资综合评价,综合考量投入产出比,实施产出、单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土地利用等综合评价,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环境准入方面的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其次,锡山经开区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实施期间,实施了龙亭污水处理厂5期扩建工程、新建了云林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现处理能力23万m3/d。同时,龙亭污水处理厂、云林污水处理厂配套建成了3.5万m3/d的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

锡山经开区现已全部拆除企业自备燃煤供热锅炉,投资建设了425t/h供热能力的无锡能达热电有限公司,配套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并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要求,锡山经开区在危险废物的临时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严格管理,现已编制危险废物转移规划,对锡山经开区危险废物转移进行申报。建立了统一的固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运营管理体系。

为实现蓝天碧水工程,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锡山经开区强化重点大气污染源排放监管,将重点大气污染源全部纳入环保部门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目标。通过制定酸雾排放重点企业综合整治方案,优化企业生产工艺,减少酸雾排放。通过采取结构调整以及原料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全过程污染控制措施,全面开展VOCs减排工作。与此同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锡山经开区继续深入推进“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产品;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此外,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锡山经开区大力度推进“减煤”,巩固燃煤小锅炉淘汰整治成果,严格控制能达热电厂用煤总量,改进燃烧方式,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扩大能达热电、蓝天燃气热电的供热范围,完善区域供热管网,推进热电厂集中供热技术改造及供热管网建设;采取政策扶持措施,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利用天然气,替代燃煤消费。

一方面,锡山经开区强化工业废水治理,以生态工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推行企业废水和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另一方面,提升水环境监管水平,全力做好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重点河流、废水排放口的监测点位,加强重点监测点位的监督性监测,并定期开展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基层环保监管力度,全面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同时,推进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水环境治理类项目,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和升级改造、污水厂应急管网改造、非规划建设区村庄污水管网工程、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清淤整治、村庄截污、排水达标区排查整改、码头污染整治等水环境治理工作。

为了开展生态恢复与建设,锡山经开区强化河流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湿地公园建设,建立流域湿地保护体系,严格保护流域内湿地类生态红线区域,严禁非法围占自然湿地,遏制流域内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打造环湖生态保护圈。推进环太湖绿色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开展宛山湖、陆家荡湿地恢复与建设,逐步形成入湖污染生态缓冲带,有效阻止污水直接进入太湖,大幅提高锡山经开区水系净化能力。目前,宛山湖湿地公园已建成,通过引望虞河水入宛山湖,改善了宛山湖水质,并在保障宛山湖水质的同时,将宛山湖水按需引入周边水系,从而达到改善周边水系的目的。宛山湖湿地公园2017年度已创成省级湿地公园并授牌。

锡山经开区以集中绿地与带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方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点、线”相互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点”由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组成,“线”主要由滨河绿带、道路绿带组成。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开发建设占用农林用地而造成的生态系统损失。同时,纵横交织的绿廊会形成良好的防护带和隔离带,缓冲工业生产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奋进:突破要素桎梏,精益求精持续努力,全面提升生态工业园区整体水平

在提升科技动能、持续完善生态工业链方面,锡山经开区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科创产业化中心”,确立国际视野,聚焦“高精尖缺”,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培育创新企业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和核心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大力发展以设计和设备为重点的集成电路产业,以智能制造装备为重点的高端装备产业,以新能源、智能化为重点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加强三大主导产业之间的耦合共生,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网。同时,根据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和“三废”污染物产生情况,进一步提高废水再生利用比例、扩大资源回收再生利用规模,大力引导节能低碳产业发展。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锡山经开区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景观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城市设计上精益求精,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景观提升等“五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城管体系建设,采取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强化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方面,锡山经开区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指导企业进行自主验收。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对接省环评信息联网报送和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系统更新。加强危废经营单位日常监管,开展危废规范化检查及各类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重点推进区内危险废物收集单位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年产10吨以下中小型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难的问题。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业国家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及时响应企业申请,按时完成市级排污证的核发。

为了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锡山经开区根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分年度实施完成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再生水管网延伸、污水管网维护检修、黑臭水体治理、VOCS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环保重点项目,提升区域河道断面水质、改善开发区环境面貌。

此外,锡山经开区还加强公众宣传和引导,通过六五”环境日活动、融媒体、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生态文明理念,使更多公众了解并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未来,锡山经开区还将通过打造低碳产业集群、培育低碳创新科技、探索零碳示范点建设、健全低碳发展机制等措施,全力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姚伊乐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