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站在新起点 迎来新希望
和谐,让世界趋向完美
更多家门口的河湖如诗如画
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美了风景 富了百姓
“无废”理念在乡村开花结果
出实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法律之剑有力呵护绿水青山
星轨让夜空更绚烂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律之剑有力呵护绿水青山

 

◆叱狼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污染防治领域更加广泛地运用,污染源在线数据弄虚作假类案件易发频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两打专项行动”,强化信息化隐蔽化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查处,也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效。对此,笔者认为,务必紧跟形势变化,创新思维、更新思路,在强化能力建设基础上,精准研判,铁拳出击,以更大的狠劲、韧劲、拼劲,严厉打击信息化隐蔽化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提升案件侦办能力和水平。近几年,国家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司法解释等多达30余部,要进一步健全环境执法业务能力培训机制。比如,通过专家现场带学、环境执法比武等,突出强化在线数据弄虚作假等新领域的业务培训。为提升执法人员在完善涉刑案件证据链等方面的实操能力,邀请有生态环境领域丰富办案经验的公安干警、检察官、知名律师等授课答疑、传经送宝。

强化大数据研判和新技术运用。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治污设施用电监控系统、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等,加强数据集成分析,排查信息化环境违法线索。注重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应用,加强与税务等部门合作,对多方面数据开展筛选比对,精准查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积极运用“三维荧光水质指纹溯源技术”,助力查处偷排废水废液类犯罪案件。探索无人机辅助环境执法、红外摄像辅助执法等,深挖常规手段难以发现的环境违法线索。

细化联动机制促进行刑衔接。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公安、检察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优化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双向咨询通报制度、专家协助办理重大疑难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制度等。对于疑难复杂、跨行政区域或具有集团化、专业化、链条化特征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及时启动行刑衔接,商请公安、检察部门提前介入,实施全流程一体化办案,全面提升案件侦办效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