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气候投融资引导资金流向气候友好型产业
以源头治理思维加快推动镇江绿色发展
中国科学院五个资源环境研究报告关注了哪些焦点?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3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候投融资引导资金流向气候友好型产业

张俊杰,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与昆山杜克大学副教授,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与环境政策硕士专业创始主任。研究聚焦于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的经济与政策问题。
 

本报记者宋杨

2022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上,由中证指数与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开发的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正式获批发布。据悉,这是我国首支以“气候友好”命名的绿色主题指数,旨在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对气候和环境的正向引领效应。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有哪些重要意义?当前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面临哪些难点?未来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GF60(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

在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气候投融资机制的设置,充分激活市场的活力,引导市场资金流向那些气候友好型产业,流向那些能够为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这是开展气候投融资最重要的动机和目的。

中国环境报: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气候投融资,为什么要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

张俊杰:从广义角度理解,气候投融资就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巴黎协定》提出要让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因此,任何与气候减缓和适应相关的资金融通活动,都属于气候投融资的范畴。

应对气候变化分为减缓和适应两大途径,就当前来看,无论是哪种途径,都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以往,我们习惯性地把大部分希望寄托在公共部门身上,比如更多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但现在看来,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远不能满足减缓与适应行动所带来的资金需求,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都是一样的。

在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气候投融资机制的设置,充分激活市场的活力,引导市场资金流向那些气候友好型产业,流向那些能够为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这是开展气候投融资最重要的动机和目的。

中国环境报:在推动气候投融资领域,我国目前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俊杰:气候投融资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对于我国来说,大概是从2020年开始进入落地实战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一是标准建设,气候投融资是整个绿色投融资体系下的一个非常具体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发布的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就涵盖了气候投融资的内容。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央行2021年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这两项政策在全世界范围看都是很大的创新。三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生态环境部近几年都在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环境信息披露特别是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这对于开展气候投融资来说意义重大。四是绿色金融创新,其中有很多与气候投融资产品高度相关。比如,2022年早些时候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碳金融产品》等4项金融行业标准,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碳金融产品分为了融资工具、交易工具和支持工具三大类,为我们开展多层次的气候投融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五是国际合作,比如2021年11月中欧双方牵头发布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正是我国气候投融资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一步。

各地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时要注意,并不是把现有的经济活动进行重新包装,而是要在试点过程中摸索出新的技术、新的业态。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曾于2021年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2022年8月公布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据您所知,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中,有没有哪些城市已经开展了相关项目建设或者探索创新?能带来哪些借鉴?

张俊杰:各地的气候投融资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在谈这个问题尚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漫长、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各地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时要注意,并不是把现有的经济活动进行重新包装,而是要在试点过程中摸索出新的技术、新的业态。

而且,各地试点的方向也并不完全一样,适用于这个地方的政策措施,可能并不适用于另一个地方。比如,对于自然生态比较好的地方,气候投融资就会聚焦在增汇类的项目;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重心会放在深度低碳项目创新的领域;对于历史包袱相对比较重的地区,比如传统能源城市或历史排放比较重的地区,重心要放在转型金融的研究上。其实这也是开展试点的目的所在,梳理这23个试点地区就能发现它涵盖了不同的城市类型,因此要根据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找到未来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案。

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机制等,是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前提,后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落地,使顶层设计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上发挥出积极作用。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基础是什么?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张俊杰:我认为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就是界定气候投融资的范畴。因为气候投融资的工作也是近两年才开始的,无论是地方还是行业企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对于如何具体推进还不是特别清楚。比如,哪些行业、产业,哪些经济活动,哪些技术可以纳入气候投融资的范畴,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

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机制等,是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前提,后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落地,使顶层设计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上发挥出积极作用。

气候指数就是一个推动政策落地的重要工具,因此,中证指数与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开发了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这个指数最基础的意义就是界定哪些经济活动可以归属到气候投融资领域。在此基础上,气候指数作为一种信息引导工具,还可以发挥出两大作用:一个是把资金和实体经济对接起来,引导资金进入气候友好行业,支持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另一个是助力建设有韧性的实体经济,比如一些高碳行业未来会面临需求下降、经济产出减少等风险,对当地的经济社会也会带来一定干扰,这个时候就需要实体经济具有韧性,可以抵御这些不利因素。包括钢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寻找一些新材料作为技术替代,这些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此外,投资者也会通过气候指数受益,因为气候转型势在必行,气候指数可以为投资者进行绿色投资提供引导,使其更全面地把握气候投资机遇以及管理风险,从而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中国环境报: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张俊杰:气候投融资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企业发布气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但是现在对企业还没有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投资者需要知道哪些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真正有所作为,而且一家公司会有很多业务,那么其中哪一块是直接跟气候变化相关的、这部分的营收是多少、带来的碳排放又有多少,这都需要企业披露相关信息,而目前来看这些信息很多都是空缺的。仅依靠一些机构做出推算,会给气候投融资活动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和隐患。

此外,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产品开发。气候指数就是产品开发的一个样例,对于引导资金在二级市场流向气候友好企业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纯市场的行为,应该鼓励。因为投资人对气候变化领域可能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通过类似气候投融资产品的开发,比如气候指数、气候信贷、气候债券等,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误判,让资金利用的效率更高。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