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环境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广州黄埔区加快推进含油金属屑资源化利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3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环境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上接三版

加强噪声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上游新闻:噪声污染是人民群众投诉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人民群众对了解噪声污染也有强烈的需求,“十四五”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国噪声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谢谢。

蒋火华:感谢您对噪声问题的关注。

2022年6月5日新实施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监测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全国声环境质量监测,推进噪声监测自动化,统一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今年1月3日,我部又联合有关部门正式出台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落实上述要求,我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噪声监测,保障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是全面建成声环境质量监测网。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国家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设置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到2023年年底前,我们将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

二是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分两步走,到2023年年底前,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24年年底前,其他303个地级城市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三是全面开展区域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噪声源监测。各地要以投诉较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为重点,开展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排放情况调查、监测。鼓励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管理者根据需要在相关场所开展噪声监测。工业噪声排放单位要依照法律和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开数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民用机场管理机构要依法落实噪声监测责任。

四是全面加强噪声监测信息发布。我部将依法统一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后,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时发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我们鼓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源排放监测数据,试点发布城市噪声地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共同营造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

谢谢!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紫荆杂志:COP15第二阶段会议近日闭幕,请问中国作为主席国推动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中国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治理方面还将做出哪些贡献?

刘友宾:COP15第二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是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会议。当地时间2022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召开。中国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大会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顺利完成会议议程。成功召开了高级别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并提出了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点主张”,为会议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193个缔约方国家、两个观察员国及各利益攸关方和联合国机构代表共1.7万余人参加大会。

在中国作为主席国的引领下,大会通过62项决定,特别是达成了历史性的成果文件——“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框架”及相关决定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金,明确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包括官方发展援助在内的国际资金数额;历史性地明确了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明确了未来DSI多边惠益分享机制的路线图。“框架”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引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和子孙后代。期间,近40个缔约方、利益攸关方宣布了一系列重大行动与承诺。国际社会对会议成功达成“框架”以及中国所发挥的领导力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

达成“框架”是本次大会的圆满终点,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激动人心的新起点。中国将继续履行好主席国职责,与各缔约方、利益攸关方一道,推动“框架”有效执行。同时,进一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与“框架”相衔接,加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修订与更新,编制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2—2035年)》,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迈上新台阶。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本次会议的关注和报道,这次会议全球有近千名记者参与报道,其中,中方有26名记者赴蒙特利尔见证和记录了大会盛况。中方媒体活跃于大会的主会场、分会场以及“中国角”,他们落落大方,非常具有专业性,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传向纵深发展

中国环境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是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队和领头雁,今年围绕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钱勇:感谢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的关注,关注就是支持。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研究中心起步发展开局之年。按照党中央对研究中心明确的主责定位和中央宣传部对研究中心的工作要求,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领导班子对研究中心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全力支持。在中央宣传部和生态环境部的领导和指导下,研究中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基础能力不断夯实,影响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进研究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研究中心在服务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学习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宣传阐释,着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是强化引领带动,着力建设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国家队和领头雁。研究中心肩负着示范带动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使命。我们将进一步聚焦研究重点,坚持独立研究和联合攻关相结合,课题研究和会议研讨相补充,学理阐释和宣传普及相贯通,更好发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三是提升能力水平,加快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高地、两平台”。加强研究中心自身建设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紧盯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和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夯实基础、谋划长远、形成能力,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大众化传播、故事化外宣。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上3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等重要理论读物编写工作,办好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和研究与实践专刊,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传向纵深发展,谢谢。

坚决扛起扛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

新黄河客户端:黄河保护法将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请问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方面有哪些新进展?下一步如何落实好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

孙守亮:谢谢您的提问。前面在介绍贯彻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也谈到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情况。大家高度关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正是因为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决扛起扛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我们立足部门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系统安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任务。我们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推动流域开展“五大行动”,也就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和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我们与沿黄各地和相关部门一道,正在推进落实阶段。

二是大力推动解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发现问题的整改,受理并转办群众来电来信举报2.7万件,2021年警示片曝光的175个问题已按时序进度要求整改完成144个。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加快污染水体消劣达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共发现入河排污口1.7万余个。推动补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推进流域相关城市黑臭水体加快整治,部署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在开展2.3万余个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严格生态保护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建立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内蒙古杭锦旗库布齐沙漠治理等30个项目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体看,经过努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2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7.5%,同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全线水质持续改善;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3%。黄河源头、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比如,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由建区时(1992年)187种增加到371种。

还要清醒地看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黄河保护法的出台实施,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推动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以实施好“五大行动”为牵引,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一是持续抓好系统治理、重点推进。强化流域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矿区等污染协同治理,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实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二是持续抓好政策创新、试点示范。探索推进具有流域特色的生态保护治理模式,推进全流域环保信用互信互认,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协作机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开展重大生态环保工程项目投融资试点。三是持续抓好制度保障、凝聚合力。指导地方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配套衔接工作。推动完善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任务地方责任落实机制,加强督促、调度、考核等各方面工作。注重总结典型,以点带面,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共建美丽幸福黄河。

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刘友宾:最后,我再发布一条消息。为方便媒体朋友们的工作,今天我们正式对外公布2023年度全国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和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和他们联系。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感谢过去一年朋友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祝大家新春吉祥!阖家幸福安康!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