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霍晓 通讯员姜虹宇白山报道 “请环境工程师同志配合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工控机上参数与烟气参数公示牌上参数设置数据有差距?”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宋艳丰拿出拍摄的公示牌数据照片,向企业了解情况。
近日,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开展集中供热企业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一家供热企业通过篡改监测数据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在对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现场检查时,发现工控机上的参数设置数据与烟气参数公示牌上的参数设置数据不一致。
发现问题、顺藤摸瓜,经比照核查,这家企业人为修改技术参数,导致监测结果失真,属于篡改监测数据的违法行为。
“这起案件涉事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触犯了法律,在发现违法行为的第一时间,我们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对相关设备进行查封处理。”宋艳丰说。
白山市生态环境局江源区分局依法对涉事企业处以40万元的罚款,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将该违法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建议对企业相关责任人采取行政拘留措施。后经复查,企业已将篡改的数据改正到规定数值。
除了作出处罚决定外,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还不断优化执法方式,针对辖区内供热企业开展“送法入企”活动,采取“点对点”“一对一”“零距离”现场指导,针对供热企业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帮扶指导,促进企业自觉学法、知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