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读
3上一版
 
空气质量预报是怎样出炉的?
四川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3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变
四川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翠竹深处有人家。 长宁县生态环境局提供
 

◆本报记者王小玲

“看,它的茶色是紫色的。”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副县长袁民耀端起一杯茶,用自豪的语调讲述着当地历经14年培育出的紫茶珍稀茶树品种“紫嫣”。对于曾经“靠山吃山”的沐川县而言,“紫嫣”的独特魅力正在渐次绽放。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对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了命名,其中位于四川省的基地数量达12个,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说,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已经实现由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变,形成“四川味”模式。

命名数量逐年递增,

创建梯队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四川省累计建成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总数位居全国第三、西部地区第一,仅次于浙江省、福建省。

“各地创建热情高、首个地级城市整体获得命名、命名数量逐年递增、创建梯队基本形成,是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呈现的特点。”雷毅说,对于此次入选的12个市州,优秀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最显著的共同特征。

以川东北革命老区巴中市为例,此次率先整体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首个整体获得命名的地级城市。巴中市副市长赵建仁坦言,全市在2017年就启动了全域创建工作,在经年努力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国控、省控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林草覆盖率达到63.7%。

与巴中县不同,色达县身处高原地区,尽管也拥有深厚的先天“绿色生态本”,但生态脆弱,经过多年努力,才蹚出了一条绿色转型之路。如今,色达县将31.57%的县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实施各类生态修复194.6万亩,变沙化地、鼠荒地为保畜地、致富地。

“拥竹而生、因竹而名”的长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6%,自然保护地面积323.76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34.3%。这里有全国唯一的以竹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2022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又命名了第二批16个省级生态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有7个市州、121个县(市、区)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

因地制宜转化生态优势,

绿色发展更有“内涵”

“各级党委、政府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探索

出符合实际的、较为多样的、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的‘两山’转化实践模式。”雷毅说,创建成功的地方,不仅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等任务,还实现了生态环境“颜值高”、绿色发展更有“内涵”。

在甘孜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何飚看来,色达县的转型史,就是一部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转型的历史。色达县是典型的高原牧业县,如何将生态脆弱区转变为生态保护区、牧民转变为生态保护员,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如今,色达县的草原保护卓有成效,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0%以上。以此为基础,全县着力发展牦牛等优势特色产业,“色达牦牛”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多措并举护生态、惠民生。”何飚自豪地罗列出一组数据,全县已组建4个林草合作社,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1689个,34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两万余元。

长宁县因蜀南竹海而闻名。据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杜伟介绍,在生态价值转化中,长宁县依托当地丰富的竹产业资源,在国家唯一的竹类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上,竹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立足良好的生态本底和富集的自然资源,沐川县走出了一条以“一根竹、一叶茶、一颗芋、一幕剧”为特色的生态产业转型之路。据沐川县副县长袁民耀介绍,全县已将生态产品融入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沐川造”文化用纸占据西南市场份额的40%,建成紫茶基地2000余亩,“十四五”末将发展到1万亩。

作为成都市主城区之一,郫都区既是成都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也有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气质。他们始终把转型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郫都区将保护成都市民饮用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常年保持水源地“零事故”和水质100%达标。

既严格考核,又用好激励,

创建永远在路上

“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考核验收中,我们着眼真重视、无硬伤、有亮点3个关键,把住3个关口。”雷毅说,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考核验收中,将生态环境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红线、耕地红线作为“铁指标”“硬杠杠”,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严把环境质量关,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重滞后、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或出现严重波动的,坚决不予推荐。严把民生改善关,对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置不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成效不显、在民生改善上没有特色亮点的地方,坚决不予推荐。

“同时,用好3个激励。”坚持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加分事项。对获得命名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省财政给予每个800万元的资金奖补,对每个省级生态县奖补300万元。

此外,对创建工作较好的地区,将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山水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资金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雷毅表示,下一步,四川省将坚持严格标准、有进有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在提档升级、强化示范上下功夫,每3年开展一次复核,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不断擦亮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品牌。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