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加快实现绿色生态低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严把环境准入关 提升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以“五精准”体系引领生态环境执法新模式
增强人民群众参与长江大保护的内生动力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释放生态保护红利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强人民群众参与长江大保护的内生动力

 

◆夏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笔者认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要善待长江、善用长江。善待长江就是要尊重、顺应和保护长江,善用长江就是要加快长江生态系统内在经济价值的转换和实现。

多年来,重庆市积极挖掘生态产业潜力,树立区域生态产品品牌,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价值,增强了重庆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实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下一步,为持续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在坚持和强化各项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同时,应该按照“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的要求,积极开发生态产品,提升当地人民的经济获得感,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参与长江大保护的内生动力。

一是统筹平衡长江保护与区域发展。组成调研工作组,对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受到开发限制、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县域,研究制定特殊支持政策。例如,对渝东南、渝东北等地区,考虑组织安排其他地区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烟草、制酒等企业到这里设立分厂,以合理利用当地优质的土壤、水体资源,提高其收入水平。

二是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根据各区县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制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有效的产业和产品选择,避免产品同质化开发和低水平竞争。在市级层面建立工业、农业、商贸产业链网络,保障区县特色产品的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通畅。

三是用好用足国家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将争取到的国家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向基层群众转移。开展重庆市内相关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政策调研,开展市内生态补偿试点。协调和完善省市之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地域内央企等大型企业对口帮扶区县发展的模式,加大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措施的实施力度。

四是在三峡库区规划实施国家级生态项目。科学评估长江三峡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支撑能力,摸清库区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盘活长江动植物基因库,适时规划物种研究、育种育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级生态项目在库区落地实施。

五是积极转化长江历史和巴蜀文化价值。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统筹谋划,对考古发掘、历史遗迹、文化遗迹等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一方面,争取国家资金进行保护和修复;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机制和旅游平台盘活特定历史文化资源。

作者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