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曾经的朱桥村生活生产空间交织,村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虫滋生,严重影响了村民身体健康及生态环境质量。下定决心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后,当地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由一名镇领导专项负责朱桥村全域环境整治,并将各项工作细化到人,采取“销号制”落实推进,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同时,朱桥村还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筑、田园景观改造,对全村范围内的河塘进行疏浚清淤,设置临水活动空间……一系列措施之下,曾经的污水乱排、恶臭阵阵变为了如今的水清岸绿、干净整洁。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智能化管理,助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长效管护,是近年来江苏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要探索之一。
“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大戚村风机出现故障,请及时维修。”日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平台上,工作人员收到养护员发来的设备故障报警,确认故障信息后,迅速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距离房山镇最近的第3组技术人员手机上。20分钟后,技术人员就赶到了房山镇大戚村污水处理设施站点开展维修工作。
这是连云港市东海县搭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智慧平台应用的一个场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点多、量大、面广,监管是个“老大难”。为了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近年来,东海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建农村污水治理智慧中心,聘请公司搭建运维智慧管理系统,配套开发了手机端APP。现在,只要动动手指,东海县203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污水治理设施尽收眼底。
如今,“互联网+运维”的智能化模式,已成为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大“法宝”。
“十四五”投资2000亿元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江苏生态环境系统从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污染物收集处置能力着手,围绕拉长补齐环境治理能力短板,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切实解决治污设施不配套、危废处置能力区域不平衡、中小企业治污成本高等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既是供给端,又是需求端;既服务重大项目,本身也是重大项目;既能保GDP,又能增GDP。
2022年4月,江苏省发布全国首个省域“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计划投资2000亿元,实施685项重点工程,充分发挥其拉动社会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多赢效果。
2022年11月,江苏港口码头大气污染防治暨封闭式料仓建设现场会召开,要求加快推进封闭式料仓建设,力争于2023年底前,全省规模以上干散货港口实现封闭式料仓和封闭式皮带廊道运输系统全覆盖,加快提升港口码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水平。
不久前,江苏省港口集团在常州录安洲码头建成长江流域首个散货堆场气膜大棚。“集团在绿色港口建设上已累计投入约15亿元,建成封闭式库棚55万平方米、防风抑尘墙25公里,年减少粉尘排放量4000余吨。”省港口集团副总经理谭瑞兵说,前期,有关部门对港口码头大气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财政补贴,但仍需要大量资金。
2023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财政厅等多家单位举办金融助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对接会,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港口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式金融服务,让企业得到更实惠的金融支持,更有力的政策保障。
实实在在的举措,有力推动了全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环境容量,同时也拉动了投资、扩大了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企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