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
加快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
如何更好发挥绿色金融奖补的积极作用?
要给秸秆找到好去处
坚持绿色发展 引领乡村振兴 苗杰制图
砖窑厂也可以很绿色
以竹代塑,让生活回归自然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3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

 

程维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活品质的内涵很丰富,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但也很具体,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上。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态环境的好坏更是成为影响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人们腰包鼓了,如果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很难说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能看得见星空、望得见青山、闻得见花香,人们的获得感自然满满。“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通过大力修复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群众切实体会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贵阳乌当区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曾经的“污水沟”变成潺潺清流,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赚上了钱,真正实现了“高颜值”与“高品质”共鸣……这些案例生动诠释着,当前生态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关系越发紧密。

尽管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但也要看到,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的路径还不够顺畅,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首先,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水、大气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了之后,噪声、油烟、恶臭等成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回应诉求,就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品质。其次,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尽管还需继续努力推进解决,但如果一些治污措施影响到生产生活,一些群众可能会不理解、不支持。第三,对于好环境是否真的能当饭吃、“生态饭”能吃多久,仍有一些群众心里没底。如果一个地方“两山”转化方法不多、路子不宽,甚至发展方式不是以群众满意说了算,群众就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生态环境优美并且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安康,这是品质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任务艰巨,要着力在“转化”二字上深耕细作,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可以被更多群众感受到,给更多群众带来高品质生活。

巩固治污攻坚成果,扎扎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接地气、察实情,找准问题症结。在此基础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烦心事没有了,群众的心情自然会变好,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问题解决好还要得到群众认可,这就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制定政策、宣讲政策要更加通俗化、大众化,把生态环保理念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让更多的人能积极参与进来。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

不仅要“生态美”,更要“百姓富”。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美丽经济”,通过市场、政府、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我们要坚定不移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