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津探索湖库水质监测新路径
打造生态环境科技人才矩阵
河东区开展执法帮扶专项行动
提前完成市两会建议提案办复
开展五大主题活动传播环保理念
增强联动协调处置能力
天津持续推动异味治理 现场帮扶22 家涉异味产生企业
西青区专题部署营商环境建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3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探索湖库水质监测新路径
预测预警能力提升助力“大水缸”水质改善
图为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预警团队工程师李泽利在开展水质现场监测。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任效良 通讯员 祁芳

有着“天津大水缸”之称的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它承接河北省潘家口、大黑汀来水,是津冀水源补给路线的重要调蓄水库,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全市的供水安全。

近年来,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紧密围绕生态环境管理需求,科技支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不断提升湖库水华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推动于桥水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有效保障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

持续科研攻关,构建湖库水华监测预警模型系统

“十三五”初期,受气候变化、流域面源污染输入影响,于桥水库水质一度出现恶化趋势,汛期多次暴发蓝藻水华。同时,受数据资料较少、监测手段匮乏、污染机理不清等因素影响,如何有效实现于桥水库水华监测预警成为困扰环境管理部门的难题。“当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有限的人工水质监测数据来研判水华风险,没有一套综合评估气象、水文、水质、水生态等影响因素的方法,这就很难预测水华的发展趋势。”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华监测预警团队(以下简称预警团队)负责人梅鹏蔚说。

为有效支撑环境管理需求,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专门组建了预警团队投入到水华监测预警技术攻关中。“我们研发的是湖库水华多模式预测模型系统,耦合了多种模型,从流域尺度利用面源污染负荷模型模拟预测暴雨条件下面源污染输入负荷,从湖库水面尺度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预测主要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从单个监测点位尺度利用统计学模型对任意水质指标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同时,不断收集和更新气象、水文、水质、水生态、遥感等各类数据库……”每说到为于桥水库量身打造的湖库水华多模式预测模型系统情况,预警团队的工程师李泽利总是带着满满的自豪。2015年博士毕业以后,李泽利一直奋斗在于桥水库水环境监测工作一线,用过硬的技术守护着“天津大水缸”。

水华监测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量基础数据收集、现场监测到模型选择等一系列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经过3年不懈努力,湖库水华多模式预测模型系统的周预测准确率不断提升,目前已经完成业务成果转化。预警团队据此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湖库水华监测预警模型系统,实现了总磷、叶绿素a等主要水华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空间展示,填补了天津市水源地水华预测预报系统的空白,相关成果获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精准“把脉问诊”,强化流域区域污染规律与成因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已成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天津的有效路径。

“湖库是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于桥水库的水环境问题需要从流域的角度综合考虑,通过流域模型技术识别和诊断污染物来源,解析水环境污染规律与成因,进而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措施。”梅鹏蔚说,要实现于桥水库水华监测预警,获取大量的、可靠的、可持续更新的监测数据是其前提和基础。

据他介绍,近年来,于桥水库及其周边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包括固定式、浮船式、浮标式等10余个水站,为掌握于桥水库流域水质状况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但在水库面源和内源污染数据方面还存在短板,为此,预警团队先后实施了库周沟渠暴雨径流、大气干湿沉降监测和库区沉积物调查等多种专项监测,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系统监测,基本摸清了于桥水库污染物来源。

同时,预警团队组织开展了库区水生态调查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船、无人机等多种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诊断”水库水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精准把脉”。

现场调查监测,全面掌握于桥水库水环境质量动态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掌握于桥水库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每月两次的现场调查监测是预警团队风雨无阻一直坚持的工作。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距离于桥水库的车程有两个小时,为了能当天把水样送回实验室,预警团队人员一般要在早上7点前出发,上午9点入库,在船上连续作业至少4个小时,以确保下午能尽早将水样带回送交实验室开展分析。

此外,开展汛期库周沟渠地表径流监测也是预警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自制了暴雨径流监测装置,每年进入雨季后专门蹲守大雨,冒雨采集沟渠径流样品,分析库周氮磷等面源污染物浓度,作为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李泽利说。

这些都只是于桥水库水华监测预警工作中的缩影。无论是大雨如注,还是骄阳似火,预警团队全体人员多年如一日,始终盯紧水库水环境状态,2018年以来,累计获取人工监测数据4万余个。

自2018年湖库水华多模式预测模型系统业务化运行以来,已连续5年为于桥水库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2018年—2022年,于桥水库连续5年实现总体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汛期没有发生明显水华现象,水质和水生态均有明显改善。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邓小文说:“科技创新是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下一步,天津市生态监测中心将继续开展河道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预测预警技术探索创新,努力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创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撑,持续科研攻关助力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