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陕北的“绿窝窝”结出了“金蛋蛋”
密云生态成绩单“亮点”频现
黑龙江公布2022年生态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湖南常德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平、铁岭签订协议推动联合执法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3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北的“绿窝窝”结出了“金蛋蛋”

 

◆本报记者牛秋鹏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日前,记者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走进高西沟村,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一幅江南水乡景象映入眼帘。

不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高西沟,过去自然环境恶劣,“山上光秃秃,沟底乱石头”。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十种九不收,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肚皮装不满”是常态。

痛定思变。经过60多年坚持不懈地治沟治坡,昔日贫困落后的山村绿色版图不断延伸,如今40座山峁、21道沟岔早已郁郁葱葱,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自豪地说,“现在每次下雨,高西沟的降水量都比周边村子多两三毫米。”

1995年,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姜良彪常常会面临经济作物的更新换代、林草的种类更新等难题,但是他从未放弃过“生态立村”的信念。

“老一辈高西沟人打下了厚实的绿色家底,我们也要借此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姜良彪表示。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高西沟人探索了很久。

在产业上求突破,在增收上做文章。姜良彪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三二一”生态经济结构,即林地、草地、基本农田分别占三分、两分和一分。

2007年,基于生态改善后土壤富含有机质,加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高西沟开始种植山地苹果。目前,全村有71户果农、1000亩苹果树,每亩可以产2000斤,其中有70%是优质果,总产值可达到560万元左右。

层层梯田盘山头,阵阵果香飘满沟。“现在,山地苹果已经成为我们村的‘金蛋蛋’。”姜良彪说。

然而,苹果的生长与天气密切相关,若出现大风、降温、霜冻等天气,对正处于花期的山地苹果破坏性极大。

“一旦被冰雹打,哪怕是一个绿豆大的疤眼,都能让原本一斤4元的苹果,跌价成5毛一斤的‘残次品’。”姜良彪说。

多年来,气象部门始终为高西沟的发展保驾护航,早在1972年就建有观测站,提供山地苹果专题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以及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2018年,米脂县气象局在高西沟村中心位置建成了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目前现建成8个高炮作业点、4个火箭作业点,基本实现主要冰雹路径全覆盖。

“好着咧,好着咧!”姜良彪告诉记者,“这两年,我们村的苹果基本没有再被冰雹打过。”

除了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高西沟还发展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姜良彪介绍,近年来,村里更是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党建资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观光、园中采摘、生态研学等产业,使生态旅游成为推动高西沟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环境美了,口袋鼓了。高西沟人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2万元。高西沟村已成为山青、水净、村美、人富的“陕北好江南”。

“如今生活早变了样,我们的苹果也会越来越甜。”姜良彪乐呵呵地说道。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