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知行
3上一版
 
看哪些鸟类更“常见”,哪些“隐身”了
图片新闻
为爱发报,观鸟人贡献210余万条鸟类数据
“美在万物生”画展亮相成都
塞上环保小卫士共护美丽家园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3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2》近期发布,鸟类种群变化应引起关注
看哪些鸟类更“常见”,哪些“隐身”了

9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水稻种植湿地,一只国内罕见的灰冕鹤正在觅食、飞翔。当地居民介绍,这只鸟已经在此逗留1个多月了。鸟儿优雅美丽的外表吸引了众人驻足观望。据悉,灰冕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在树上筑巢的鹤类,分布于乌干达、肯尼亚南部与津巴布韦北部之间以及莫桑比克北部,是乌干达的国鸟。 王争亚摄
 

◆本报记者陈妍凌

不久前,一位自然爱好者在朋友圈略带调侃地写下“重要鸟事”几个字。他所说的事,让观鸟圈十分关注。

日前,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国内四家基金会及90家组织和机构,共同发布《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2》(以下简称《年报2022》)。

《年报2022》更新了1263种鸟类在中国的二值化分布图,并通过叠加这些鸟类的分布图和夜间灯光数据,更新了中国鸟类多样性保护热点,进一步校正了以往对一些区域热点识别的偏差。数据还显示,未来需要加强对海鸟的关注。

麻雀、珠颈斑鸠、白头鹎等鸟类被记录次数最多,分布最广泛

《年报2022》进行了大量数据更新。本年度新增的能够制作分布图的鸟种共计5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边疆或沿海地区,大大丰富了对我国边疆(云南)、沿海和领海范围内的鸟类多样性空间分布的认知。

这份年报结合2022年期间新增的分布点和资深鸟类爱好者及各地鸟会提供的技术意见,对75种鸟的分布图进行了调整更新,其中包括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的海鸟分布图。数据显示,我国的海鸟多样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胶州湾、长三角、闽江口、珠三角和台湾沿海地区等地。

这份报告梳理了各省级行政单位2022年度最常见的前10种鸟类和当年有记录的珍稀濒危特有鸟类。

那么,2022年,各地最常见鸟种是什么?

数据显示,麻雀、珠颈斑鸠、白头鹎、喜鹊、白鹭和白鹡鸰,被记录次数较多,成为分布最为广泛的“常见”鸟种。

珍稀、濒危与特有鸟类中,分布最广的两种是黑鸢、红隼。排在其后的还有普通鵟、云雀、红喉歌鸲、白腹鹞、白琵鹭、燕隼、雀鹰、游隼、白尾鹞和苍鹰。

“邂逅不易”,鸟类种群变化值得关注

透过数据看变化,研究人员发现,一些鸟类值得公众予以关注。

比如,“邂逅不易”的鸟类。与2021年相比,云雀、红喉歌鸲、白腹鹞、白琵鹭、燕隼、雀鹰、游隼和苍鹰的记录相对减少。

又如,“落榜”鸟类。研究人员发现,部分迁徙鸟种曾在《报告2020》中入选常见鸟种名单,但在过去两年连续落选,例如,凤头麦鸡、红脚隼、红尾伯劳、红尾鸫、红胁蓝尾鸲、黄眉柳莺等。朱雀会秘书长雷进宇解读:“这是否反映其种群变化,值得注意。”

还有多种海鸟。研究人员梳理了以往5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过至少1次记录,而2022年全年没有记录到的鸟种,发现其中有较多的海洋性分布鸟种,包括在黄渤海越冬的国际近危物种斑海雀等。

“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在离岸较远的南海、东海等难以抵达的近海地区,基本呈现数据空缺状态。鼓励有出海条件的鸟友更多地探索、记录和分享我国领海范围内的海鸟情况。”研究人员说。

此外,部分珍稀濒危和特有鸟类的状况也应引起关注。被《报告2022》和《报告2021》同时记录的珍稀濒危和特有鸟类,共359种,其中,有点位记录的省级行政单位数量减少的有51种。发生减少的鸟种中,白头鹤的全球受胁等级近年被提升,其在国内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也值得关注。

研究人员分析,适宜栖息地的丧失或退化,依然是我国鸟类面临的最主要威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已越来越明显地给鸟类及其栖息地带来直接挑战和威胁。同时,非法捕猎现象、海洋塑料垃圾等,也对鸟类产生了负面影响。

“鸟友入坑”对丰富鸟类分布信息意义重大

梳理《年报2022》不难发现,观鸟活动正在升温。相较2021年,2022年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年度记录鸟种数有所增加。同样,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观鸟记录覆盖本地县级行政区划的比例较上年有所提升。统计数据显示,覆盖率越高的地区,观鸟活动开展也越充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排名靠前,而在这些区域的年度记录鸟种数占名录鸟种数的比例也较高,观鸟爱好者更多地为未来完善本地的野生鸟类名录和鸟类在全国的分布信息作出贡献。

观鸟记录反映着鸟类分布变化。经由各地观鸟组织与机构整理、核实、汇总,2022年各地观鸟爱好者们发现了省级鸟类新分布记录58笔,市级鸟类新分布记录303笔。即便是在观鸟活动非常活跃、记录丰富的区域,如北京、福建、四川、重庆等地,依然有新分布记录被发现。研究人员认为:“这进一步说明,观鸟活动的开展对丰富鸟类分布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鸟友”偏爱在哪里观鸟、记录鸟?

《年报2022》显示,各地排名前三的观鸟记录热门地,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生态系统保存状况较好,并有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措施的自然保护地;第二类是位于城市周边或市区内,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也较好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或城市绿地;第三类是目前尚无任何自然保护地或公园绿地建制,人口密集但鸟类较多的区域。

在2022年度记录数量全国前20位的观鸟记录“最热”点中,有9处都位于北京。此外,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前三的“最热”点中,共出现了12所高校。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